“稻花香、鱼儿肥、喜丰收、村庄美、村民乐。”这是2022年8月31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CCTV17“我的美丽乡村”栏目对绥江县清水村25分钟的专题报道—《清水村的蝶变之路》展现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昭通市绥江县清水村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著国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发展稻鱼共生产业,建成红岩自然村美丽村庄,成功打造集观光、民俗、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以农兴旅、以旅强农,优势互补、产业互融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今年40岁的彭著国在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之前是一名走南闯北的打工人,2017年作为致富带头人返乡进入村委会工作,2021年1月在换届选举中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彭著国在摸爬滚打中逐渐适应了新角色。
“2017年清水村12组有农户68户,其中贫困户就有34户,当时我就在想能不能回家乡做一些事情带动贫困户脱贫。”彭著国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村人,外出务工多年,虽然自己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但家乡依然没有改变。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2018年,彭著国瞄准清水村独特的高山水源条件,决定引进稻田养鱼项目,并将项目推广成为清水村红岩片区12组的集体创业项目,注册成立了绥江县红岩魂养殖有限公司,吸纳120多户群众以土地入股。截至目前,公司拥有稻田350余亩,高山稻米和鱼类产品卖到了广东珠三角地区,今年实现销售额超过8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超过5000元,人均增收1280元。
“看到彭书记干的那么好,我主动流转2亩水田用于稻田养鱼,每年获得土地租金600元,年底分红可获4000元收入,加上平时在稻田务工,仅稻田养鱼这一项每年就可获得收入15000元。”村民杨旭清高兴地说。
2019年,绥江县启动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彭著国带领村“两委”干部科学规划,在清水村申报、启动美丽村庄建设项目建设。短短一年多,不仅所有民居焕然一新,村里还配套建成了完善的通村公路、步行道、旅游公厕和景观花园。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350亩稻田发展生态稻田养鱼,生态米、稻花鱼备受市场青睐,每年一季的丰收节、摸鱼节活动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村民们纷纷开办民宿、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迎着群众期待的目光,绥江正涌现出越来越多像彭著国这样的“领头雁”。绥江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绥江县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培养工程,加大为农村选配致富能力强和带富能力强的‘双强’型党组织书记的力度,在31个村储备有志向、有经验、有品德、有能力、有激情、有口碑的‘六有’人员104名列入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着力为农村选好‘领头雁’,建好‘蓄水池’,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云南网记者 沈迅 通讯员 杨宗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