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8月临安农创园开园之后,这里就成了胡重九的常驻地。作为杭州茉钡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胡重九喜欢窝在农创园里。
“在这里,能和其他新农人成为‘同事’,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胡重九的创业方向是铁皮石斛组培育苗,在农创园,他的植物组培技术成了“香饽饽”。
小香薯苗组培脱毒、重瓣玫瑰苗组培繁殖……入驻农创园的部分新农人,想要通过组培技术解决优质农特产品种植培育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在胡重九看来,他们是互相需要,这样的交流、探讨和互动,或将打开植物组培技术运用的新天地,在产品研发上擦出更多火花。
与胡重九共享一个办公室的,是杭州胭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雨霞。
作为第一批入驻农创园的企业代表,陈雨霞在农创园筹备阶段就尝到了第一口“甜头”。
通过园区提供的直播带货服务,陈雨霞公司开发的玫瑰纯露短短几分钟就成交5万元。陈雨霞表示,这样的“战绩”,以前想都不敢想。
包括胡重九、陈雨霞在内,目前农创园已迎来29位“住客”。临安农创园是临安区农业农村人才和产业工作的全新实践,它将更好地搭建起沟通联系的平台,成为部门与农创客之间相互对话、发表建议、落实政策的桥梁和纽带。
据悉,农创园总面积3311平方米,配套了创业产业赋能中心、培训交流中心、专家工作站、产业孵化中心等硬件设施。
除了这些,农创园还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金融、人才、技术、营销等一系列“软服务”。
“创业是一个艰难且漫长的过程,特别是‘白手起家’的年轻人,缺资金、缺经验、缺平台,每一步都很辛苦。”临安新农人联合会党支部书记杨磊说。
2019年,临安区成立新农人联合会,让新农人以镇街为单位进行抱团。在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下,联合会通过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展示展销等契合会员需求的活动,为新农人搭建共建共享的平台,逐步打响了临安新农人的品牌,农特产品更具影响力,新农人也因此拥有了更多融资、政策方面的绿色通道。
“如果说新农人联合会让新农人的心团结在一起,那么农创园则是从物理空间上把新农人融合在一起。”杨磊认为,农创园的成立是对新农人联合会的一次升级,让新农人不只待在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也为他们在城区安了个“家”,从而碰撞出新的商机。
“尤其是这里有第三方运营服务,有高校智囊团,可以帮助新农人进行品牌包装、产品升级,从最基础的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
自启动资金进乡村、科技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两进两回”实践行动以来,临安区推动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已累计培育农创客362人、新农人600余人,建成返乡创业孵化基地5个,开展创业项目150余个,农创氛围日益浓厚。
浙江新闻客户端共享联盟临安站 朱艳 通讯员 虞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