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巧家县金塘镇大洼村五组的一处山坡上的仙人掌绿意盎然,一株株仙人掌上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果实,顶部还有些刚开放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仙人掌托着黄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在一片绿色的衬托下,这些花朵显得格外耀眼,非常惹人喜爱。
“一个、两个、三个……哇,这一株仙人掌结了100多个仙桃。”看到这一株株仙人掌已经开花结果,村民孙荣武的心里乐开了花。据他介绍,大洼村五组的海拔为1760米,属于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带,气候炎热、常年少雨、土地贫瘠,土壤里含沙量多、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而仙人掌耐热又耐旱,即使在贫瘠的沙土地里也能种植。于是,孙荣武就在这片土地上种植了10亩左右,如今仙人掌长势喜人。
“因这片土地是沙质土壤,加之缺水,这些因素一度成为这里产业发展的桎梏。以前我种植传统农作物,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也收效甚微。2020年,我了解到包谷垴乡新坪村下大坪村民刘翰富把食用仙人掌产业做得有声有色,走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我就萌生了种植食用仙人掌的想法。”孙荣武介绍,随即他就到刘翰富种植仙人掌的山地里去详细了解情况。经过实地了解后,他发现大洼村五组的土质跟下大坪的非常相似,都是沙质土壤,因此也适合种植仙人掌。他当时就购买了种片带回来,把这一片山坡都种上了仙人掌。
“刚开始种植仙人掌时,乡亲们都笑我说为啥要种植这种没有经济价值的产业,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仙人掌是野生的,除了仙桃可以摘来食用外,没什么作用,因此没有人会去专门种植;我母亲也极力反对,因为她觉得当地都没人种植仙人掌,我用这么多地来种植太冒险了。”孙荣武说,“我当时给母亲分析了种植仙人掌比起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优势所在,加之仙人掌在管理方面比较简单,平时只需要把重叠片修剪掉就可以了;且第一年种下,第二年便可开花结果,这就更加坚定了我种植仙人掌的信心。现在,看到这项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母亲非常支持我种植了,有几位邻居也表示要跟着我一起种植仙人掌。”
平日里,孙荣武除了向有种植经验的种植户学习种植方法外,还经常在网上查阅资料,学习从种植到管理的相关知识,了解仙人掌的生长习性,学习种植技术,细心呵护。目前,第一批种植的仙人掌已有1米多高了。
“我当时购买了2000斤仙人掌种片来种植,现在保守估计可收获仙人掌种片5000斤,按市场价4元一斤计算,仙人掌种片的经济收入就有2万元,今年仙桃的收入估计也有4000余元。前不久,有外地客商打电话给我说要购买种片,但我要留着种片自己发展,所以就没有卖。下一步,我打算把周围的山坡都种上,发展到50亩的规模,到时候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孙荣武算起了经济账,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我们根据大洼村的气候特点,狠抓产业培育,聚焦‘一村一品’,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培育向品牌化方向发展,不断扩宽农民增收渠道。目前,大洼村除了传统的花椒产业外,还培育了冬桃、仙人掌等特色产业。下一步,我们将提质增效传统产业、拓展发展特色产业、探索开发新兴产业,努力调动农民发展产业种植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金塘镇宣传委员谢开敏如是说。
(巧家融媒记者 姜连聪 通讯员 李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