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成:与普洱茶一起慢慢变老-华夏一县一品网

刘益成:与普洱茶一起慢慢变老

   日期:2020-01-08     来源:三百六十行工匠网    作者:施娟    浏览:957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我们倡导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倡议工匠们对细节有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文化传承,人才发现,三百六十行(云南)茶艺大师工匠百强榜”活动,由昆明茶业行业协会、三百六十行工匠网(360gongjiang.com)、三百六十行工匠杂志、杭州钨锋数谷科技有限公司、云南三百六十行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云南钨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年举行。

刘益成 ,男,汉族,1972年3月生,号茗悟,祖籍广东汕头,从小爱茶,潜心钻研中华茶文化。现任国际茶道茶艺协会常务副主席、全国茶业行业战略联盟主席、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高级茶艺技师。

通用职业茶艺创始人、普洱茶道、"过桥普洱"创始人、国际著名茶艺作品《化蝶》原创作者。政协昆明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现任国际茶道茶艺协会常务副主席、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云南省广东商会副会长、《中国茶叶市场》杂志名誉顾问、陆羽纪念馆(天门)荣誉馆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茶艺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云南天一堂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2009年11月在人民大会堂荣膺"中华英杰"称号。


品味生活,茶韵幽香。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曰:发乎神农氏,茶文化底蕴深厚,其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一种具体表现,行茶之道一招一式,内敛、优雅、礼节皆为中华文化的表达。

刘益成说:人生最浪漫的事情,就是与普洱茶一起慢慢变老。我们都知道普洱茶具有收藏价值,越陈越香。想想一饼普洱陪着你一路相随,你失去的时光晕染在普洱茶上,等年暮的时候,煮一壶普洱细细品味,写满了你的故事的茶汤,只一口就已经动容。而行走在茶时光的刘益成,却真的与茶一同慢慢变老,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茶的故事,不论年轮怎么转,始终用一颗匠心,不忘初心的弘扬着茶文化,为茶事业,奋斗终生。



移花接木 “沙漠”变“绿洲”

成长于茶文化氛围浓郁的潮汕地区,刘益成从小便对茶叶有着特殊的情感,他笑称自己是不可一日无茶的人。1995年,他来到云南昆明创业,最初经营的是服装生意,闲暇时间,他喜欢到昆明的茶馆品茶。云南虽然是茶叶的故乡,但是在昆明经营茶叶的店铺屈指可数,而且喝茶没有氛围,不讲究茶具,处于“大杯牛饮”的阶段,这让刘益成极为不解。

刘益成认为云南的茶叶市场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遂萌发了将潮汕工夫茶的茶艺茶道引进云南的想法。“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有古茶山、古茶树、茶马古道等丰富资源,茶文化却是一片沙漠,何不把我们工夫茶的传统文化引进这片沙漠,将它变成绿洲呢?”1997年7月,他将经营服装生意赚到第一桶金20多万元,在昆明万宏路开了第一家茶庄,并申请注册“故香”普洱茶商标,取意“茶是故乡浓”。

刘益成想在云南传播茶文化,但是这对于茶文化氛围薄弱的云南来讲很难。刘益成说:我通过慢慢地传播、推广潮汕的工夫茶、茶文化,让他们认识并接受潮州凤凰单丛、铁观音等茶品。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云南,别人在扫文盲的时候,我就扫茶盲,扫文盲难,扫茶盲更难,在茶产业没有得到当地政府重视之前,都是靠我们自己在推动直到1999年,我们发起举办了云南省首届茶艺大奖赛之后才有所改变。

创业之初,刘益成走访了全国四大茶区的90多个产茶县,与各地的茶叶专家和茶界前辈交流,并结合潮汕工夫茶茶艺,创造了一套适用全国的职业茶艺。为了更好地宣传茶文化,他还通过办茶业报纸、电台授课、开设茶艺培训班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1998年3月28日创办全国首份非文摘性茶报《茶业之声》;6月28日,在昆明开办首届初级茶艺培训班,开全国茶艺培训之先河;9月12日,在昆明人民广播电台都市调频创办茶文化专栏《空中茶艺馆》,历时一年。

1999年是天一堂突破性发展的一年,也是云南茶业界焕发新生的一年。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刘益成发起举办云南省首届茶艺大奖赛,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争相报道。当时,成立仅两个月的天一堂职业茶艺表演团,在大赛上勇夺团体冠军。此后,云南的茶馆茶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蓬勃发展,先行一步的天一堂一跃成为行业的领头羊。同年9月19日,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交通台创办茶文化栏目《云岭茶苑》历时两年。

2005年4月3日,刘益成创办《天一堂茶报》,该报为全国首份对开全彩企业月报,现改为《茗友》杂志。 2005年4月成立刘益成茶文化(中国)培训中心。

独特工艺 别样口感

“目前云南茶业面临的局面非常复杂,一方面市场疲软,另一方面又面临一大批新茶即将上市,同时还受到其他黑茶品类、白茶等的夹攻,但云南茶企茶商们绝对不能气馁!”云南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表示,云茶是具备自身特色与价值的,是能够让消费者得益的,我们应该更好地让茶人们认识云茶,让其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

说起云南的茗品,当然首推云南八大名茶之首——普洱茶。普洱茶采用云南一定的区域以内大叶种鲜叶作为原料,经后发酵加工而成的散茶或经蒸压而进行发酵的各种紧压茶的总称。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民间对普洱茶的种植利用,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普洱茶,是指以“古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生产的大叶种茶为原料制成的晒青毛茶,以及由晒青毛茶压制成各种规格的紧压茶,如普洱方茶、普洱沱茶、七子饼茶、藏销紧压茶、圆茶、竹筒茶、散茶等。



明朝时普洱茶称普茶,明成祖朱棣曾下令取消天下龙团和凤团等紧压茶,但不是黑茶是绿茶;在边境的云南,这种古称"团茶" 的紧压茶制作工艺保存下来 。依照普洱茶的制程,又可分为生茶和熟茶。生茶直接将“毛青茶”蒸压制成型,熟茶则在蒸压制前加上一道“渥堆”的工序;所谓渥堆,就是将“毛青茶”加水加高提高茶叶温度,利用菌种的好氧反应,将茶叶中的植物蛋白水解成氨基酸、并破茶叶的叶绿素、氧化产生茶红素及茶褐素。经过“渥堆”这个转化程序,普洱茶在二个月左右就变得顺滑甘甜适合饮用,而生茶则必需再经多年储存、经过“陈化”始宜饮用。

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普洱茶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及其鲜叶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普洱茶,香味浓郁,耐泡,汤黄明亮,香气清幽,滋味醇香。

南茶北进  开市场兴经济

前几年,普洱茶行业启动了“南茶北进”的计划,对北方市场进行开拓,进行普洱茶推广。过去,粤港澳台四地基本是普洱茶的老重点销售区,但是回到近的地方来看,北方的市场还是一张白纸,还能有开拓发展的空间。

有市场但是开发很难,虽然北方市场的消费能力相对比较强,但是由于多年来习惯绿茶等快消茶类,对于他们而言,普洱茶的冲泡比较繁琐,一时之间比较难以接受,因此普洱茶要想打开北方市场的大门,还需要在产品研发上多下功夫。

此外,对于消费领域的价值引导,普洱茶知识的宣传推广也不容忽视。各大茶企茶商应当结合互联网思想,拓宽营销渠道,多头并进,比如采用电商+实体店模式、电话直销以及各类文化推广活动,将普洱茶全方位、多层次地推动开来,再造一个繁荣昌盛的茶叶市场。

匠心做茶  弘扬文化

1997年在刘益成昆明创建了昆明天一堂茶叶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生产、销售"故香"牌、和"茶源山"牌普洱茶系列产品;兼营中国四大茶区六大茶类和特种珍稀名茶、名家紫砂壶。十几年来,天一堂人秉持"以茶业良心,创造良心茶业"的经营理念,以高品位的茶叶、茶艺产品服务于大众,开中国茶业界之先河,朝着打造中国第一普洱品牌的目标迈进。坚持挖掘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以弘扬国饮、振兴国茶为己任。天一堂正在为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普洱品牌,成为中国的茶行业航母而努力奋斗。天一堂被称为“天下第一茶庄”,靠的不是规模和财气,而是长期坚持弘扬中国茶文化的经营理念和高品位的茶叶、茶艺服务。

2009年,业界内有争议过普洱茶是否要另立门户。刘益成作为一个普洱茶忠实的拥护者,作为一个普洱茶文化的传播者,作为一个为茶事业奋斗终身的茶人。他对此也细致的表明了普洱茶与黑茶的关系,他说“普洱茶生于黑茶,发展于黑茶,最后超越于黑茶。”而普洱茶拥有了黑茶的灵魂,亦是黑茶的一张名片,也是黑茶的辉煌。世界上只有一片普洱茶,那就是云南。他深信,历史一定会给普洱茶一个公正的身份和待遇。普洱茶就像一只黑色的精灵,在神州大地和汪洋大海中一闪而过,必定留下让人不灭的记忆和绚烂的新篇章!

2012年,成立了“云南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云南民族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凝结,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姻,是文学艺术与社会风尚的融汇,特别是云南的老普洱茶更是凝聚普洱茶文化的诸多精华和品饮文化。为云南的老普洱茶收藏、鉴定、品饮、营销搭建平台、发扬传承云南老普洱茶民族茶文化,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云南老普洱茶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在云南国辉神农茶叶有限公司成立同时进行了隆重的开业庆典。

2009年7月,由刘益成编著的《中国茶庄经营管理实务》一书填补了中国茶庄经营书籍的空白。

2005年8月至今,多次举办中、日、韩茶道茶艺交流活动以及多次率团参加国际茶文化研讨交流,为弘扬中华茶文化和推广普洱茶文化不遗余力。

茶的精神中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各派的思想,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宗教,体现一种包罗万象的境界。刘益成首创的五子饼,分别代表了普洱茶道精神:元、和、静、健、真。刘益成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向世人展示着普洱茶的茶道精神,也谱写着云南茶人和谐、厚德、开拓、奋进的精神。

链接 :社会兼职及荣誉

2018中国·东盟国际茗茶会组委会秘书长

中国泛珠茶产业联盟主席

中国西部茶产业联盟主席

神农氏奖(SNSP)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中国茶叶学会理事

滇茶杯第二届云南名茶评比大赛组委会主任

2019年云南省第六届茶艺师大赛组委会主任

2005年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中华英杰”荣誉称号

普洱茶大师(九段)

云南茗悟普洱茶道院院长

中国十佳培训师

国家首批一级评茶师

国家首批一级茶艺技师

无遮茶会/朔望茶会创始人

云南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顾问

云南冰岛古茶树保护社名誉社长


 
标签: 普洱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