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至27日,2025年农耕文明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杨凌示范区召开。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江文胜,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明非,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谢泱,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书记刘子忠,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党委副书记、馆长何斌,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范永斌,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何玲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会议以“根脉与新生”为主题,聚焦农耕文明智慧传承与当代乡村振兴创新实践,设置“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传承与当代乡村振兴创新实践”主题圆桌会议。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曹幸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樊志民,东北农林职业大学地区合作推进委员会委员长、教授黑瀧秀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祥智,中国社会科学院长城学者、当代中国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郑有贵,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闵庆文等六位专家围绕“寻根·中华农耕文明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困境·传统农耕文明在现代化浪潮中遭遇了哪些断层与困境”“转化·如何构建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接口”“重构·如何打造制度、科技与文化协同的‘韧性乡村’共生系统”“超越·中华农耕文明能否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五个论题进行了系统深入地探讨。
会议共组织了两大主题主旨报告。围绕“中华农耕文明研究”主题,西北大学校长孙庆伟,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白馥兰,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张小明等作了主旨报告;围绕“中国农业古籍研究”主题,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原党委书记、研究员隋斌,陕西省社科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党斌等作了报告。
本次会议共设七个分会场,聚焦考古资料与农业史研究、农耕文明与乡村振兴、农业古籍传承创新、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建设、农业经济与数字赋能等多个专业方向,近80项学术成果进行了交流分享。
本次会议由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主办。
记者:唐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