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乡间|牛郎织女-华夏一县一品网

最忆是乡间|牛郎织女

   日期:2022-09-04     浏览:935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太久、太广,便有了七夕节。

人们在这一天,会想起一位劳动者与一位仙女的爱情故事。

我小的时候,炎热的夏秋晚上,躺在打麦场上,听着唧唧虫鸣,看着天上耿耿长河,在老人烟袋锅的一明一暗中,不知听了多少遍牛郎织女的故事。

老人们讲的这个故事很长,有很多细节,比如牛郎小时便父母双亡,跟着哥嫂过活;比如嫂子如何尖酸刻薄,让牛郎吃剩饭睡牛棚;比如哥哥如何木讷,虽然心疼弟弟,却不敢说话;比如牛郎与家里的老牛为伴,长大成人;比如嫂子不愿花钱为牛郎盖房娶妻,提出分家。

分家了,家里的房子和地牛郎一点没分到,嫂子只分给他那头老牛,还有老牛拉着的破车。离开哥嫂后,牛郎坐在破车上,任老牛拉着走。老牛最后停在一片水草丰美的无人之处,牛郎在此建起草棚,开荒种地,上山打柴。

牛郎与老牛为伴,远离了嫂子的数落,过得很开心。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在曾经的传统农村,牛郎的经历并不稀奇。那时的劳累、饥饿、疫病等,在一个哪怕不太大的村落,制造出几个孤儿是正常的事儿。

孤儿有近亲,比如叔叔、哥哥等,便跟着近亲过;没有的,便彻底成了孤儿,只能以乞讨为生。

近亲再近,毕竟不是亲爹娘。受些白眼甚至是虐待,也便不足为奇了。所以说,牛郎前半部分的故事,老人们虽然讲得很多,并没有多吸引孩子。

现在想来,老人们把牛郎前半部分的故事讲得那么多、那么细,应该是一代代讲故事的人加进了所见所闻的类似内容,甚至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一代代讲这些,是在告诉人们,没了爹娘的孩子已经很可怜,要善待他们。

老人们口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转折出现在牛郎到了该娶个媳妇的年龄。

夏夜的星空下,牛郎和老牛在院子里,一个坐在树墩子上,一个卧在地上。此时,他们住的不再是简单的草棚子,而是一所农家小院。勤劳的牛郎靠双手盖起了房子,换来了粮满仓。

老牛说:牛郎,你该找个娶妇了。

牛郎说:我这样的人,谁肯把闺女嫁给我?

老牛说:有办法。

第二天天还没黑,老牛便让牛郎到远处山间的一个湖边藏起来。并告诉他:晚上会有仙女过来洗澡,她们会把衣服脱在岸边,到时去偷件纱衣回来。

牛郎藏在湖边的草树间,夜里等来一群从天上飞下来的仙女。他选了件粉红纱衣拿回来。回来后,老牛让牛郎用纱衣包着大石头,一起沉到井里。

天快亮时,一个美丽的女子找上门来。没有了纱衣,她飞不上天,只能留在下界给牛郎当媳妇。她是天上的织女,天上漂亮的云彩都是她织出来的。

真正的人世间,曾经有多少牛郎织女,过着男耕女织的平凡又平淡的生活。

五年后,牛郎和织女有了一儿一女。织女对牛郎说:你看,我们做夫妻这么长时间了,还有了两个孩子,我不会再上天了。你把那件纱衣给我吧,我想再穿上一次。

牛郎信了织女的话,从井里捞出纱衣。织女穿上纱衣后,就飞走了。牛郎跑到后山,找到在吃草的老牛。老牛说,你披上的我皮,去追织女。

牛郎披上牛皮,想了想,又找来两个筐,把两个孩子放到筐里,用扁担挑着,去追织女。快要追上时,织女拔出头上的钗子,向后划了一下,一条天河出现,隔开了牛郎和织女。

牛郎挑着两个孩子,过不了天河。他放下担子,从筐里抱出两个孩子。两个孩子隔着天河大哭,口里不停地喊着娘。

母子(女)连心,织女很难过。她对牛郎说,她要织云彩,不能回去了;牛郎可以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带着孩子过来,一家人团聚。

讲故事的老人们说,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是见不到花喜鹊的。它们都要飞到天上,在天河上架走一座鹊桥,牛郎织女一家人在桥上团圆。

因为花喜鹊的这一作用,我小时对这种鸟是很敬重的。在我那时的活动范围内,有三窝花喜鹊,村里人从不伤害它们。

我渐渐长大后,在一个七夕节的下午,我看到一只花喜鹊停在村西的大杨树上叫。当时的我是这么想的:它一定是忘了今天该上天搭鹊桥了。

后来的七夕节时,我注意找,发现那几只花喜鹊都没上天,也知道了现实和故事的区别,便不再相信花喜鹊能上天搭桥的事了。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这种鸟的敬重。

讲故事的老人们说,七夕节这天晚上,牛郎织女一家人相聚时,如果很高兴,夜空会很睛,星河灿烂;如果因一年才能想见一次而流下眼泪,天会下雨的。

长大以后,从书本上、电影里,都看到牛郎织女的故事。经过加工的这个故事,牛郎还是个劳动者,只不过并不普通,而是被罚下人间的天界放牛人;织女早与牛郎有情,便偷下界来与牛郎结为夫妻;织女是被王母派人抓回去的,天河也。是王母为阻隔牛郎而划出来的

这些故事不同,更多了些文人气,也完全让牛郎织女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织女不是被迫留在人间的,而是自愿下界的。

牛郎,放牛的男人;织女,织纱(布)的女人。在男耕女织的传统农村社会,家家的男人都可以说是牛郎,户户的女人都可以叫织女,再普通不过的一对夫妻。只是因为一个是来自天上的仙女,故事中的这对夫妻便大不同了。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牛郎织女的故事,不仅仅写在文人的笔下,更多的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曾经代代被讲述着。

有了空调,不再有一个又一个闷热难耐的晚上。机械收获,打麦场也早已成为过去。家乡今夜星空下,也不会再有成群的孩子围在老人身边,听牛郎织女的故事。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孙成民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