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蔡柚柑1家3代:传承巷子美食60多年 每天烙2000张薄饼皮-华夏一县一品网

厦门蔡柚柑1家3代:传承巷子美食60多年 每天烙2000张薄饼皮

   日期:2020-02-01     来源:海西晨报    浏览:334    

通讯员 朱毅力 张天骄

晨报记者 陈晓青

用手甩着面团,往平底板上一抹,转一圈后,贴在上面的面粉渐渐变熟,一张薄如纸、圆如满月的薄饼皮被迅速揭起,喷香松脆。这种闽南风味小吃,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并流行至今。

近日,一段1993年拍摄的厦门市翔安区马巷古街市井影像资料在朋友圈热传,引起了很多马巷人的回忆。视频中身穿白色T恤、黄色短裤在烙薄饼皮的女摊主,如今依然活跃在马巷。她就是烙薄饼皮近30年的蔡柚柑。

如今已年近半百的蔡柚柑,剪掉了乌黑的长发,换上了一头干练短发,不变的,是面前依然热着的平底板炉子。这门烙薄饼皮的老手艺,她坚持了近30年。

[起步] 20岁起独自摆摊赚钱

“我嫁人时,公公做地道小吃也30多年了,看得多了,我也就学会了。”20岁那年,马巷镇五星社区的蔡柚柑结婚了。从她公公一代起,全家就做起了碗仔糕、春卷、薄饼皮等闽南特色小吃生意。

当时,蔡柚柑一下子就被这门传统手艺吸引了,开始在马巷老街巷池王宫元威殿外,摆起摊子赚钱。“那段视频拍摄时,我已经摆摊6年了。”蔡柚柑清晰地记得,她薄饼摊子的燃料工具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从最初的木炭、粒子煤、蜂窝煤到现在的燃气灶,慢慢在进步。

回忆起最初的摆摊生活,蔡柚柑觉得,日子虽然清苦,但就像薄饼皮一样,清清白白,透亮味香,过得忙碌而充实。

[坚守] 每天烙2000张薄饼皮

先把面粉拌上水和少许盐,慢慢揉成面团,揉匀打透产生韧性后,抓起一小撮面糊往滚烫的平底板上轻轻一抹,转一圈后迅速拿起,圆形的饼皮就形成了……每天早上5点左右,蔡柚柑就开始张罗一天要用的面团。

“这里喜欢吃薄饼的人很多,一到节庆的日子,购买的人就更多了。”现在,蔡柚柑每天要烙约2000张薄饼皮,制作薄饼皮的面粉就有20多斤重,生意好时要做30多斤面粉的薄饼皮。

记者注意到,蔡柚柑摆薄饼皮摊近30年了,摊子一直很简陋,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这靠的就是多年的手艺。”多年的“邻居”鱼贩大姐说,蔡柚柑手上有准儿,烙的每张薄饼皮不破,且薄如纸。

蔡柚柑烙薄饼皮,重在一个“甩”字。“这活儿看似简单,但每天不断重复同一个动作,容易落下病根。”由于常年用右手“甩面”,蔡柚柑的右手明显比左手粗壮了些,而且一变天,右手关节就常疼痛。

[传承] 两个儿媳让她很骄傲

如今,蔡柚柑的儿媳妇都传承了这门老手艺。

近日,记者在蔡柚柑的“老据点”———厦门市翔安马巷池王宫元威殿外,看到了两名年轻女子在烙饼。她们便是蔡柚柑的儿媳妇。

“我家做薄饼皮的材料很简单,只用清水、盐、精筋面粉等配料,传承了‘材料简单却透亮味香’的特色,主要还在功夫。”蔡柚柑1994年出生的小儿媳今年22岁,已是2岁女孩的妈妈。想起一年多以前,跟着婆婆学烙薄饼皮,她印象深刻。她说:“婆婆说要把薄饼皮做得薄而不破、香软可口,可以说‘三分看做、七分看火’。在下锅抹面团之前,要先瞥一眼热平底板和火,就这一眼,婆婆练了一两年,这就是看火候。”

“几年前,公公过世后,我和老公就继承了他的行当。”在蔡柚柑看来,烙薄饼皮是他们的祖传技艺,也是养家糊口的方式,即使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不一定要继续靠这手艺为生,但他们也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今,两个儿媳都已上手,这让蔡柚柑很欣慰,很骄傲。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