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文山 奋斗最美丨刘禹丹:走出大山却回到大山 始于豆腐却不止豆腐 -华夏一县一品网

创业文山 奋斗最美丨刘禹丹:走出大山却回到大山 始于豆腐却不止豆腐 

   日期:2022-12-03     浏览:332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些年来,文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舍我其谁”的担当,用汗水书写出文山的奋斗新篇章。他们或走出大山外出奋斗,或留在家乡干事创业……每滴汗水都有它的故事,每个奋斗都有它的精彩。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从今天起,我们联合文山日报、文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创业文山 奋斗最美”系列创业故事,带大家走近创业者,了解他们,认识他们,学习他们……


213_副本.jpg


刘禹丹是西畴县蚌谷乡龙正村人,外婆家传承百年的臭豆腐在十里八乡都小有名气。但在老刘家,出名的不止是豆腐,还有从刘家走出大山,又在外面闯出了一片天地的高材生——刘禹丹。

2007年,刘禹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从偏远的西畴到了祖国的首都,繁华的北京在刘禹丹心中埋下了一个创业梦。“那个时候就想创业,但大学四年里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事还是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而这四年的学习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收获还是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思考方法。”在大学,刘禹丹把完成学业放在了首要位置,毕业后她也没有盲目开始创业,而是先后在多个国企任职,积累销售经验。


3421_副本.jpg


2014年,26岁的刘禹丹当上了壳牌车用油云贵处处长,成为当时全国壳牌车用油23个业务处年纪最小且唯一的女性处长。在外打拼多年,刘禹丹拿到了高薪,事业一片光明。但想到自己未完成的创业梦、家乡年迈的父母、忘不了的乡愁,刘禹丹毅然辞职回到家乡,她决定卖家传豆腐。刘禹丹先是进行了豆腐的试销售,营业情况让她感到惊喜,“大家都很喜欢我们拿去卖的豆腐,当时我就认为这是一个品牌蓝海,我想把它做成一个能代表西畴、代表文山的品牌。”刘禹丹坚定了发展豆腐产业的信心。

要想把家里传承100年的手工豆腐做成品牌,就要扩大生产规模,然而豆制品采用现代设备制作,就失去了“灵魂”,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企业高管,刘禹丹清楚地知道,缺少独特风味的机器豆腐是没有品牌核心竞争力的。

“打浆、挑皮、点豆腐、压制……这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制作工艺都是机器无法替代的,当时我就想自己研发机器,在保证手工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实现量产。”既然要做品牌,那就不能束手束脚地干,刘禹丹边和爱人一起设计设备图纸,边筹备着建豆腐厂。

“刚开始选址的时候,考虑到交通问题,我们是想把豆腐厂建在文山的,但蚌谷是我的家乡,这里有好的水源,还有亲切的乡亲,在乡党委政府的协调下我最终还是决定把豆腐厂建在家乡。”2019年,在蚌谷乡党委政府引导下,刘禹丹开办了蚌谷乡第一家村办企业——西畴县嫩妖妖豆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之所以给豆腐厂取名为‘嫩妖妖’是因为非常好念好记,通俗易懂,也是我们家豆腐的品质非常嫩,非常好吃。”刘禹丹说。


321_副本.jpg


公司位于蚌谷乡龙正村委会长箐冲子村小组,2021年加工厂建成,厂房总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厂房建设及机器设备投入资金400万元,其中蚌谷乡党委政府争取到沪滇项目资金125万元,计入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资产。

“回到家乡,村委会、乡政府还有人社部门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帮助,又是提供创业贷款又是帮我协调厂房变压器的问题,让我非常感动。豆腐厂的原址是一个学校,当时能把厂房建在这里,多亏了他们的协调,这直接帮我省去了很多创业成本。”回忆起豆腐厂刚建立起来时的光景,刘禹丹感慨万千。

刘禹丹把当初在企业运营品牌的经验运用到了创业中,像做产品一样做豆腐,把豆腐当做品牌去打造,要保证豆腐的原有风味和品质更要实现量产。解决了豆腐厂建设的问题,刘禹丹便着手引进自己设计的新设备,通过反复调试和改进,终于将传统制作工艺融合到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流程中。

除了厂房设备,豆腐原材料、发酵时间的选择上,刘禹丹也亲力亲为地实验,“选择不同的黄豆、不同的发酵时间,通过比较做出的成品来确定最适合的黄豆和发酵时间,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做出最好吃最具有蚌谷风味的豆腐。”


微信图片_20221104084657_副本.jpg


才到加工厂门口,浓浓的豆香就飘入鼻中,这是外婆的味道,也是乡愁的味道。与祖辈简易的豆腐作坊不同,刘禹丹的豆腐厂“鸟枪换炮”,自主研发的设备简化了豆腐的工艺流程,一块块包浆豆腐快速成型下线待售。

目前,该公司以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传统豆腐生产,主要生产发酵类和非发酵类两个产品,有白豆腐、内酯豆腐、腐竹、千张豆腐、臭豆腐、果蔬豆腐等产品。

“现在豆腐厂的销售额一天大概有四五千盒,目前大部分的豆腐都是通过线上销售,主要销往昆明,线下销售主要是在文山、西畴、兴街等地。”刘禹丹介绍道。“嫩妖妖”的豆腐凭着上佳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赢得了许多回头客,也靠着稳步上升的营业额为当地的乡亲们带来了一笔稳定的收入。“加工厂里的30多个工人都是当地的老乡,每个月会固定给他们发三千多的底工资和绩效,所以实际上他们每个月都能有四千多的收入,一年能带动当地增收三百万左右。”刘禹丹告诉记者。

“下一步我想做好产品的升级,让我们的豆腐识别度更高,把它做成西畴的品牌。”刘禹丹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公司设计的宣传海报,“西畴的好水天上来,三百年的工艺磨出一口好豆腐,还有我们西畴的华盖木、太阳神,这些元素都象征着西畴,寓意着这是我们西畴的豆腐、是西畴的品牌。”她还将自己对西畴、对家乡的热爱融进了海报中,希望家乡生产的豆腐带着西畴的烙印销往全国各地。

“西畴我的家乡,是个好山好水的福地,这里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宝藏资源,我想做的是西畴的品牌,我想做的是始于豆腐但不终于豆腐。”采访的最后,刘禹丹阐述着自己对创业的美好愿景……


本台记者:项兰星

文山日报社:喻传宏 毛雪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