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作示范
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 李明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为基层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底气。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持续弘扬焦裕禄精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努力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前、作示范。
抓住关键支撑,
在产业振兴上走在前
当年焦裕禄向党组织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决不罢休”的誓言,就是为了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在新时代,要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强县和富民的统一。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兰考是全国粮食主要生产基地,必须强化担当意识,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把饭碗端稳端牢。我们计划3—5年完成全县8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吸纳群众闲散资金入股公司,采取 “保底+利润分红” 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增收 。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我们持续完善县乡村三级家居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力争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产业链带动就业10万人。围绕“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做强品牌、做深内涵、做大外延,一体推动民乐制作、演艺、研学,逐步叫响“好乐器兰考造”。
注重科技创新赋能。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兰考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城乡融合式产业发展、农业生态园区建设、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凝聚高端要素、强化智力支持;紧扣兰考蜜瓜、红薯、花生“新三宝”,大力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兰考综合试验基地建设,探索构建具有兰考农业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为未来发展积蓄更强动能。
敢于大胆探索,
在改革创新上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在基层更深刻体会到工作点多面广,面对诸多发展难题,必须坚持科学求实,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手段破局推进。
夯实基层基础。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我们建立四大班子齐上阵工作制度,县级干部每年集中三个月带头开展“百日住村”,与基层干部围绕乡村建设、特色产业等内容共同研究、共同谋划、共同成长;探索把“四面红旗村”“明星支部书记”评选融入河南省“五星”支部评选中,打破入口、待遇、晋升天花板;持续依托“支部连支部”推进县直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把“兰考干部”品牌擦得更亮,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探索社会治理兰考模式。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很重要,关键就在于整合力量建好体系,既要倾听诉求、解决矛盾,还不能缺少治理的“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我们将以此为突破口,持续完善“综合治理、综合执法、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人民武装”五位一体治理模式,形成“社情民意打头,三调联动跟进,诉讼服务保障,司法解决兜底”的兰考模式,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样板,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
争当文明典范。我们在基层实践中认识到,一个地方有好的风气才有好的发展氛围。我们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全域、全城、全员、全面上下功夫,坚持“幸福饺子宴”“晒被子·送温暖”“接老人回家”“新风尚集体婚礼”好做法,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潜移默化涵养文明乡风,协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典范城市。
践行新发展理念,
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当年为了生存,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战风沙、除盐碱、治内涝,植树造林,修复生态。如今,我们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持续推进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水清树绿干净有序”成为兰考新常态。
全面建设“绿荫兰考”。坚持一年一个主题推进全域绿化,加快全域生态廊道项目建设,完善城市廊道及绿色空间规划,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推动环城绿化建设,打造国家园林县城标杆城市,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动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按照“简单的事情群众做,复杂的事情机器做”,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体系。按照前端“两桶一袋”简单分类,中端一体化收储运,末端精细分拣及再生原料利用原则,实施垃圾“六不进”(灰土、建筑垃圾不进桶,厨余、园林废弃物、秸秆、杂草不进焚烧厂),并依托沐桐环保、光大环保、中电建生物质制气,推动生产生活垃圾循环利用。
积极推进能源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作为全国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目前兰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达90%,实现煤炭消费清零。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创建“无废城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增量配电网,增加储能规模,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路径,提高自用比重,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
坚持人民至上,
在共同富裕上走在前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这一精辟论述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的为民情怀。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兰考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坚持把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共同富裕的关键。不断强化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建设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兰考分区、循环经济园区、职教园区等,实现全县经济收入增加的同时,把“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落到实处。注重开发公益性岗位,依托村集体合作社整合资金入股龙头企业项目,使低收入群体通过分红增加收入,到2025年底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不低于3万元。
坚持把优质的生活生态环境作为共同富裕的底色。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计划每年在县域内的每个乡镇高标准打造2—3个美丽乡村,未来3年内建设228个美丽乡村,形成以生态廊道为主线的产业发展示范带、美丽乡村示范带、全域旅游示范带。
坚持把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作为共同富裕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我们大力推进优质均衡教育,强化寄宿制中小学建设,未来3年计划完成12所初中、42所小学寄宿制建设改造,让学生就近就地就优接受教育;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体系,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持续提升全员健康水平;在城区逐步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利用闲置学校等建设老年集体公寓和幸福照料中心,确保老有所养。
作为脱贫地区的代表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兰考有责任作示范,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治理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框架下,探索出脱贫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好路子,为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贡献“兰考智慧”。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