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马铃薯专家”胡明成:托住“粮心” 守好“粮仓”-华夏一县一品网

云南昭通“马铃薯专家”胡明成:托住“粮心” 守好“粮仓”

   日期:2022-10-28     浏览:324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中,云南省广大职工和劳动群众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各行各业先后涌现出大量先进模范人物。追寻劳模的光辉足迹,以“影像记录+口述历史+档案征集”方式,记录、留存、宣传劳模们在云南经济社会建设中奋勇当先、顽强拼搏的人生历程,让劳模精神薪火相传。《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自4月26日起,每周一至两期陆续推出,以劳模精神为引领,激励广大群众争做新时代奋斗者。

 

由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省档案局

联合出品

《红色档案·云南省全国劳模口述历史》微视频

今天推出第四十四集

漫步在昭通市昭阳区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处处盈车嘉穗、瓜果飘香,基地里的工人们有序地将马铃薯开挖、分拣、装车,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30年前,昭通的粮食平均产量是100多公斤,现在提高到了接近300公斤,产量至少翻了一番。”胡明成感慨道。

视频截图

胡明成出生于昭通市镇雄县的一个山村里,幼时艰苦的农村生活,使“想为农村农业做一些事”的愿望在胡明成心里扎下了根。所以,当胡明成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农业专业。

1991年,胡明成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当时的昭通地区农技推广站,并在次年参加永善县水竹乡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当时的水竹乡贫困程度深,老百姓缺衣少食,部分特别贫困的农户住的是“叉叉房”,常年吃洋芋和荞麦,连一套完整的被子、一套完整的炊具都没有。面对这样的境况,胡明成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改变昭通农业状况付出毕生努力。

视频截图

31年来,胡明成一直牢记这个使命,全身心投入粮食作物科研与推广应用工作。为此,他几乎跑遍了昭通所有乡镇,对每一个地区作物的生长规律了然于心。“走到哪一个区域,我只要看它周围生长的物种,我就会知道这个区域大概是什么气候,可以种什么,这才是我这辈子科研最大的积累。”胡明成自豪地说道。

在田间工作的胡明成 孙洪国 王警慷 摄

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培育适合昭通本土优势品种的过程中,昭通的自然气候成了挡在胡明成和团队面前的第一只“拦路虎”。昭通是一个立体气候、小区域气候特别突出的地方,对作物品种的要求非常高,外来品种往往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在抗病性、适应性等方面与昭通关联性不大,三到五年就会退化,影响粮食产量,甚至造成大减产,如2010年昭鲁坝区爆发的玉米灰斑病,使当时推广种植的玉米品种损失惨重。幸亏胡明成和团队常年引进品种试验和示范工作做得很好,第二年其它的品种就上来了。

视频截图

这件事给胡明成和团队敲响了警钟——无论是玉米还是马铃薯,或者是其它的作物,都要立足于昭通自身的情况来选育推广。培育出适合本土的优势品种,成了胡明成和团队的努力方向。当说到他的研究团队时,胡明成骄傲地表示:“目前我们团队在全省各州市的农科院里面,都是排在前列的。”围绕昭通山区老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马铃薯,胡明成和团队克服各种困难,通过了省审马铃薯新品种3个、提交登记3个、转化应用新品种1个。在工作的30余年中,牵头组建玉米育种团队是胡明成最大的骄傲。玉米育种团队的组建,让昭通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从白手起家到育出新品种,从品种少到品种多,从品种多到品种优……10年来,玉米育种团队共计创新玉米自交系50余份,省审玉米新品种10个、在审品种4个,意向性合作转化品种3个。目前,团队每年可以通过省级审定1-2个新品种,每3-4年可以通过国审1个新品种。

胡明成立足于昭通自身情况选育推广作物品种 孙洪国 王警慷 摄

2020年,脱贫攻坚进入关键的一年。昭通市马铃薯鲜薯总产达400万吨,比2017年增加了63.8万吨,增加产值15.7亿元,主产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485元,马铃薯产业帮助农民实现了脱贫。这其中也包含着胡明成的一份付出,比如,他主持研发的马铃薯微型种薯设施生产技术,申报专利5项,被评价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在马铃薯微型种薯生产得以转化应用;他主持将马铃薯品种选育、脱毒种薯繁育及大田生产技术综合配套,在全市进行推广,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生产科技应用水平,在2020年“洋芋帝国”建设中,鲜薯亩产达到2.52吨、创造了全国规模化马铃薯单产最高水平,最高亩产达到6015.89公斤、创造了全国马铃薯亩产最高纪录。而他也被称为“马铃薯专家”。谈及“马铃薯专家”这个称号,胡明成总是谦虚地表示:“马铃薯专家真说不上,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手头的事,得到了大家认可。”

胡明成对昭通每一个地区作物的生长规律都了然于心 孙洪国 王警慷 摄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数十年坚守初心,坚持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使命,让胡明成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先进工作者、云岭工匠等称号;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市厅级科技成果奖近30项。身披多项殊荣,胡明成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我也要带领团队砥砺前行,研发和推广更多更好的农业科技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自己的贡献。”胡明成动情地说。

为了出更多成果,胡明成宁愿天天在田间地头工作 孙洪国 王警慷 摄

托住“粮心”,守好“粮仓”,常年起早贪黑地进行研究和试验,胡明成却乐在其中。他说,为了出更多成果,他宁愿天天在田间地头工作。未来,胡明成将紧紧围绕青饲玉米、鲜食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水稻地方品牌打造和优质米基地的建设等方面,“为农村农业做一些事”。


记者:崔庆波 实习生 周然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