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非遗馕文化:柯坪县成立馕合作社,传承千年纯手工技艺-华夏一县一品网

新疆非遗馕文化:柯坪县成立馕合作社,传承千年纯手工技艺

   日期:2020-02-13     作者: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浏览:321    

馕的历史,我们已从以前的文章中了解了,今天就看看柯坪县的馕,看看打馕师父如何继承馕的技艺,传承打馕的纯手工技术,这项技术延续到今天,却给村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当走进柯坪县玉尔其乡,托玛艾日克村杏乡馕合作社时,刚刚步入合作社的院落大门,我们就闻到一股浓浓的馕香味,就像来到一处环境优美的农家乐餐厅,瞬间勾起内心的食欲。

此时,看见院里的二十个馕坑边上,打馕师傅们正在忙碌烤制新鲜的馕,他们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有条不紊地按照打馕工序,将白色的面饼放进馕坑,不大一会,烤熟的焦黄色的馕就出炉了,有的散发着芝麻味道,有的弥漫着皮牙子香味。

这次又来到馕合作社,自然又见到了老熟人,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李卫东。我和他见面已是第四次,还帮他介绍过朋友,解决合作社销售渠道的事。听他说,经过洽谈,基本确定了销售协议,具体事项正在协商。

去年4月,李卫东根据全村的发展目标,为有效解决村民增收,积极整合村里现有资源,再向本单位领导汇报后,申请30万启动资金,加上其他补助资金,前期共投资了38万元,成立了杏乡馕合作社。

合作社入社成员19名,其中贫困户3名,选举理事长1名、理事会成员4名、监事会成员3名,理事会成员分工负责生产加工、市场销售,构建成产销一体化运行模式。

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社采取“1个馕坑带动2个贫困户”的模式,提供和面工、清洁工、保安、运输员、幼儿看护员等岗位,吸纳73人就业,其中贫困户43人,实现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这对全村的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看着眼前的场景,我不禁问道,李书记,你们和艾力努尔公司的合作情况怎么样了?毕竟他们是县里有名的粮油加工企业,实力雄厚,市场路子也广,能真正地带动村民的增收与致富。

李卫东说,今年2月10日,村委会、合作社已和艾力努尔公司签定了合资合作协议,主要利用他们加工的面粉和销售渠道优势,解决馕的销售问题。另外,县委县政府投入58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2000平米生产厂房,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指标相关要求,对合作社进行升级改造,扩大生产规模,拓宽外销渠道,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村委会入股分红,让农户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将合作社做大做强。

毕竟,只有形成产业结构,才能创造最大利润空间。柯坪县的人口和地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尽管县里为合作社做了很多工作,把每天生产的馕供往街道、工厂、学校和单位等,但远远还达不到生产需求。

3月底,我和艾力努尔公司的老总见面说过此事,他说与合作社建立合资合作关系,能够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仅销售面粉这一块,每天就消耗100多袋,这些面粉全部按照出厂价格计算,切实给打馕户让利,增加他们的收入。

据了解,艾力努尔公司在西安设立了仓储中心,然后辐射全国各地,并在部分大城市设立经销商,这让新疆的面粉品牌在内地有了自己的市场。而且新疆的面粉季节和日照时间长,做出的面食很劲道又够味,所以一直畅销不衰。

正因为如此,艾力努尔依靠内地的销售市场,准备将柯坪的馕进行精品包装,销往内地各大城市的超市,逐渐形成一条食品加工销售链。这样不仅公司获得较好的利润,还能很好地让打馕师傅与合作社的收入增加,又能带动柯坪县馕产业的后续和远景发展。

提及与艾力努尔公司合作的事,李卫东高兴地说,采取这种合资合作模式,可以让每个打馕户入股,一股500元,最高上线3000元,目前全体贫困户入股分红,同时,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全体农户受益。


目前,合作社已建成使用20个馕坑,日产销1万个以上,下一步投产一个电镶坑生产线,生产能力4000个/小时,并与企业签订月供23万个订单,定时定点加工生产供应,同时在县域内设立31个销售网点,根据销售量及时供应成品。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合作社给就业人员发工资共计50万元。

来到一排馕坑前,打馕师傅艾力·买买提正在忙碌,只见他手拿馕托,快速弯腰将面饼贴到馕坑壁上,然后再用铁钩子,把熟透的馕从馕坑里钩出来,放在前面的面板上,这样冷凉后的馕比较耐放。

问其收入情况,艾力·买买提说,每天至少要用10袋面粉,平均2000个馕,一个月下来收入在1.3至1.5万元左右,除去材料和人工纯收入在8000元左右;为解决村里贫困户就业,每个馕坑的打馕师傅,必须要安置两个贫困户当小工打下手,工资至少每月1800元。

艾力·买买提说,驻村工作队和县里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平台,尽管每天早起有点辛苦,但收入却超过了很多城里人的工资;再说环境又好,工作又自由和愉快,按规定完成打馕任务,下午就能早早下班了。

合作社在全县31个馕销售点,又可以解决31个村民的就业问题,他们的底薪为1000元,送一个馕再额外提成8分钱,送得越多收入就越高。另外,合作社还招用贫困户妇女做清洁工,工资由合作社发放,这些就业人员的工资,每月最高达到2600元,最低的闲杂工也在1000元以上。

李卫东介绍,合作社扩大规模后,可以再解决村民就业近70人,如今这个村70%的村民都是打馕师傅,市场上60%的馕都是合作社生产的;随着馕合作社越做越大,预计生产的馕将占全县市场的80%左右。

从合作社生产的馕的品种来看,主要有芝麻馕、皮牙子馕、玫瑰花酱馕、巴达木馕、薄皮馕、牛奶馕、窝窝馕、苞谷馕、面包馕等二十多个品种,但独具柯坪特色的馕少,再说有些馕的保存时间不够长,要是往内地进行长途运输,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针对实际情况,李卫东经常和打馕师傅交流,准备将柯坪的特产恰玛古,作为馕的主要材料,研究出馕的新品种,起名为“恰玛古碱性馕”。这种馕,可以融合食品中的营养和药用价值,长期食用达到调节人体健康的目的。

如何解决内地的销售渠道呢?李卫东说,要在馕的材料配比,馕的包装上想办法,一般的馕,可以存放一个多月,但南方气候湿润,空气中的湿度大,容易造成馕变质,所以合作社力争上一条包装生产线,经过精品包装后,存放时间就会更长,比如用开水泡,馕的味道更佳,营养成分也不会流失。

去年夏天,李卫东给在内地工作的女儿,快寄了十多个柯坪的馕。收到馕后,女儿高兴地给他打电话说,爸爸,柯坪的馕太好吃了,同事品尝后也说好吃,没几天就吃完了,下次您多寄点啊。

凡是在新疆出生,毕业后在内地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对新疆有着家乡情结,无论他们的祖籍在何地,新疆已成为内心难以割舍的情愫。就像李卫东的女儿一样,她和同事们品尝着新疆柯坪的馕,还再为新疆做着口碑宣传。

新疆的馕为何味道美?她回答了同事的疑问:新疆冬季漫长,一般秋季8至10月播种小麦,直到翌年6至7月成熟收割,生育期长达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馕,味道口感实属俱佳。

一个小小的馕,代表的不仅仅是新疆特色美食,还浸润了一种浓浓的乡情和精神,充溢着每一个走出去的新疆人。只要提起新疆的馕,说起馕的味道,他们都感到自豪而骄傲,内心涌起的一股强大力量,最终300天左右;季节气候和日照时间,自然就决定了新疆小麦质量,而汇聚成四个字——新疆力量。

如果说,柯坪的馕的力量是一滴水,而新疆千千万万的馕就是无数的水滴,它们汇聚成一条河,或者一条大江,融入中国这条澎湃的大海,在奔腾不息的浪花里,展现了新疆情结的魅力,体现了新疆力量的源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