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大碗,兰州城市的百年情怀-华夏一县一品网

牛大碗,兰州城市的百年情怀

   日期:2020-02-01     作者:非遗时光    浏览:353    

一清:牛肉汤色清气香。

Clear:the soup is clear with fragrance of beef.

二白:萝卜片纯净洁白。

White:slices of turnip are as white as snow.

三绿:红辣油鲜香诱人。

Green:coriander and garlic bolts look fresh and green.

四红:香菜末蒜苗花儿青嫩翠绿。

Red:red peppered oil smells tempting.

五黄:面筋味足,满口留香。

Tasty:noodle tastes chewy and elastic.

有个笑话:香飘飘奶茶说自己一年卖出3亿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好几圈! 兰州拉面笑了:“老子一个月卖出去的面能把地球绕成个毛线团子!”虽然有点夸张,可要在中国找一座没有兰州拉面馆的城市,确实很难。

提起兰州,很多人都会说:“哦,兰州牛肉面”。然而,土著的兰州人会亲切的称呼它为——牛大,没有一个兰州人会管它叫兰州拉面。“牛大”给了这个西北城市一种记忆的味道,不管兰州人走多远,都会记忆这种味道,就像哼唱一首熟悉的经典老歌,很快投入其中。

旅居美国的著名美学家高尔泰曾这样描述兰州:“这是个美学上荒凉得可以足不出户的城市。”南北两山包夹,一条黄河居中穿城而过,兰州人就在这座狭长的城市里繁衍生息,虽然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却被视为边远之地。

兰州人的一天,就是从早餐的一碗牛肉面开始的。对于当地人而言,牛肉面不是简单的一碗面,更是一碗生活。学生,白领,当官的,做生意的,形形色色的食客,赶着吃一碗暖暖的牛肉面,热气腾腾的下肚,仿佛打通了经脉,令人通体舒畅,忍不住要伸个懒腰,用兰州话赞一声:“满福!

1915年,回族人马保子因生计所迫,开始在家制作“热锅子”牛肉面,用扁担挑到兰州南关什字大菜市摆卖。这本是一种面条的简易做法,在凉面上浇上热汤汁即可食用。后来,他别出心裁地尝试现场拉面、煮面,又把煮过牛、羊肝的汤兑入牛肉面中,顿时香气袭人,由此创立了兰州清汤牛肉面。

兰州是去经西域的咽喉之地,自古以来多民族杂居,文化交融。兰州临近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牛肉肉质细嫩,少有腥膻;藏族的牛肉,汉族的面粉、蔬菜,再加上回族人的精细手艺,牛肉面就在这座城市诞生了。

1919年,马保子租下兰州东城壕北口(今静宁路十字城关区人民医院东面)的一间铺面,开了兰州第一家牛肉面馆。

1932年,撰写“华人谈吃第一人”饮食笔记的唐鲁孙自上海出发赴西北考察,抵达兰州之后,慕名前往品尝马保子牛肉面。他在《什锦拼盘》一书中记述了这次寻访美食的经历:“小面馆就开在省府广场左首……是一座没有招牌不挂门匾的砖砌小楼。楼上待客,摆了几张小八仙桌、几把矮条凳儿,此外除了碗筷、油瓶、醋罐之外,空无所有。”让唐鲁孙惊奇的是,“十几碗面同时下锅,或粗或细,有圆有扁,虽然花色繁多,可是有条不紊”。最妙的是任凭面条在锅里千翻万滚,但总不混杂,各自为政,从来没有人能在自己碗里挑出两样面条来。

“走,扎个牛大。”平日里,总能听到兰州小伙儿呼朋引伴,透着亲切和宠爱。每到吃饭的点上,各家牛肉面馆队伍排得老长。牛肉面馆没有服务员点菜一说,也不会有人催促快些上面,更像是“自助餐厅”。大伙儿都得在“售票窗口”交钱拿餐票——粉粉绿绿的印着“牛肉面”的纸片儿。你还可以选择在窗口买些牛肉或小菜,兰州土著一般的标准搭配就是一碗面,二两肉。服务员不给你端盘子倒茶,他们只管收起人们吃完后的空碗,为正在排队找座位的人们腾出宝贵的空隙。牛肉面馆一般店铺小,食者众多,面馆里坐不下,大家会端着面蹲在街头吃。冬天下大雪,最酣畅的是,许多男人蹲在雪地里,鹅毛雪片在往碗里飘,碗里的热气却在往上冒,汉子们唏溜溜一碗面即刻下肚。那气势就是个彪悍。

相信很多人都吃过闻名全国的“兰州拉面”,然而,你确定自己吃到的真的是兰州牛肉面吗?不是每一碗拉面都叫兰州牛肉面。你知道吗,兰州拉面不一定是兰州手艺。在甘肃人眼里,这个刺眼的“拉”字就是没水平和不专业的的代表。当问一个甘肃人兰州拉面和兰州牛肉面的区别,就如同问张三跟张三丰有没有区别,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兰州只有兰州牛肉面,兰州人叫“牛肉面”或者“牛大碗”,餐馆也叫“××牛肉面(馆)”,在甘肃境内除兰州以外的其他地区也基本还都只叫××牛肉面(馆)。但是出了甘肃,很多就叫“兰州拉面馆”了,大部分和兰州没有任何关系,基本都是打着兰州人的名义开的,口味上很难有兰州本地正宗牛肉面的味道。

再者,即便就是再好的师傅,出了兰州,出了甘肃,也就做不出那个味儿,这种“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感情,估计只有去兰州走上一遭,品尝下地道的“牛大碗”,才能体会得到。

无辣不欢的饮食习惯在西北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没有油泼辣子的兰州牛肉面则会缺乏灵魂。“辣子多些”已经成为当地人吃牛肉面时的一种口头禅。此外,甘肃人似乎对醋特别偏爱,端来一碗面,先操起大腹醋壶。调入一股香醋,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吃出牛肉面的酸辣清香。吃牛肉面往往要超出平常的食量,一碗面直吃得发梢冒汗,还要将酸辣的清汤喝个精光。如此美味,实在不忍浪费。



二细、毛细、韭叶、薄宽、宽,吃碗面,还要报面条的形状,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点餐方式了。在取餐窗口,你只需喊一声要什么”形状“的牛肉面,做面的师傅头都不会抬一下,里面师傅响应一声,就算完事,剩下的就是你就耐心等着牛肉面出锅就行了。

“碗里乾坤大,面里岁月长啊……”这话让人想起了兰州方言话剧《大碗》的那句结尾的对白:“兰州人人人心里都有个大碗,装滴撒,各家想去!”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