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所祥:家乡的大瓮-华夏一县一品网

翟所祥:家乡的大瓮

   日期:2022-09-22     来源:齐鲁壹点    浏览:500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家喻户晓,一直流传至今。里面讲到的“缸”,是大户人家用来盛水防火或后花园里养花养鱼用的,在我们家乡通常会把“缸”叫做大瓮。

在我的家乡,村民们不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家家户户或多或少的都有几口大瓮。有的是用当地的泥土烧制的泥大瓮,有的是龙泉渭口河用陶土烧制的陶瓷大瓮。前者就地取材,比较便宜,易碎。后者运输比较困难,制作工艺也复杂,结实耐用,质量好。有的村民买不起好的陶瓷大瓮,就选择有点瑕疵的、或者瓮壁上有裂缝、或者瓮沿断裂的等等,这些让锔匠们简单修补一下,都不会影响使用,深受村民们的青睐。

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家里能有几口大瓮,那是很自豪的一件事。通常状况下,一般家庭会有三种大瓮,盛水的叫水瓮,腌咸菜的叫咸菜瓮,盛粮食的叫粮食瓮。

每个家庭最显眼、最方便的地方,必定有一口水瓮放在那里。水是生命之源,人们每天都要和水打交道。为了保证一天的用水,村里人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到淄河边那口老水井中挑水,每天都把水瓮挑满水,保证人口和牲畜的用水。

放学或干活回家,又累又渴,第一件事,就是走到水瓮旁,拿起用葫芦做的水瓢,掀开盖在水瓮口上的盖件,舀上一瓢凉水,“咕咚咕咚”酣畅淋漓地喝个痛快,从嘴角漏出来的水,淌到肚子上、衣服上湿漉漉的也不在意。

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知道水瓮为何物件,只知道拧开水笼头,自来水就会“哗哗”流出来。于是,水瓮这个储蓄水的物件,消失在城市中,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村民们都经历过饥荒岁月的日子,都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瓮里有粮,心中不慌。”这种底小、腹大、口大能吞吐大约四五百斤粮食的大瓮,成了人们储存粮食的最佳容器,大瓮冬暖夏凉,瓮体有一层“釉子”能防止漏水受潮,而且,还不易生虫子,优点特多。

麦收过后,人们把晒干的麦粒装到大瓮里。秋收后,又把晒干的高梁、玉米、谷物等农作物装入大瓮里。粮食的储存,里面蕴藏着很多技巧与经验。村民们会根据粮食的多少来购买大瓮,大瓮成了富裕人家的标志。村民们都会精打细算,细水长流,储存够吃一两年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防患于未然。若遇到灾荒之年,或收成不好的年景,也能够应付过去,不至于混到要饭的地步。从我记事起,父亲就在西屋北间里,存放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大瓮用来盛粮食。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地里的粮食产量低,家里人口多,吃饭的多,挣工分的少,自然分的粮食少,能够填饱肚子就算是不错的家庭,而大瓮经常是空着的。八十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后,粮食一年比一年打的多,有了结余,大瓮才真正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人们家里的大瓮都装着满满的粮食,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父亲病危时,把我们兄姐弟五人叫到病床前说:“居家过日子,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我这辈子也没有多少积蓄,只能每人分给你们一大瓮粮食了。”听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父亲是穷怕了,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讲述了“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的深刻道理。

前几年,国家大力提倡节约用粮的号召,为了减少老鼠对粮食的危害,有了用铁皮制作的粮仓,我也分到了一个。新生事物感觉挺新鲜,它上下活动有三级,还有取粮口,极为方便,我一股脑地将粮食都存放进去了。次年在取粮食时,闻到了一股发霉的味道,感觉粮食出了问题了,将玉米全部挖出后,发现仓底的玉米全部腐烂,发出阵阵嗅味和热气。分析原因,是铁制容器受热后容易产生潮气,不易散发,越积越多形成了雾气,粮食受潮发霉,经过此次教训后,我依然用大瓮储存粮食。

用大瓮腌咸菜,可能现在的家庭用的少之又少了。在过去的年代,家里的人口多,咸菜成了家庭里菜的“主角”。只要从咸菜瓮里摸出一根红萝卜咸菜,就能吃一顿饭,再喝上一碗白开水,一顿饭就算解决了,很简单,哪有像现在这样,每顿饭不炒上几个菜不算吃饭。

小时候,每年的秋天,母亲都会把分到的红萝卜、水萝卜等清洗干净,排放到大瓮里,排一层萝卜,加一层粗盐,加足水和茴香、花椒等大料。别看母亲淹的这么一大瓮咸菜,却不够我们兄弟们摸的,那个时期咸菜就是菜的代名词,顿顿咸菜,偶尔做个炒菜,那算是开了洋荤了。

大瓮的用途很广泛,用大瓮生豆芽,用大瓮酿酒,用大瓮盛水果,用大瓮盛干粮等各种能吃的东西,类似现在的恒温箱。

太河咸菜厂倒闭转产时,淹咸菜的大瓮都拉到淄河滩砸碎了,我看了觉得可惜,便找来一辆三轮车,拉了十几个大瓮,放到了我的“百果园”中盛水,让它们在果园中形成一个能自己调节的小气候,种菜的时候舀水也方便,一举多得。

每次走进“百果园”,看到这些大瓮,盛着满满的清水,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曾以博大的胸怀,带给人们感动与温暖,带给人们希望与力量,它里面有着一种“备战备荒”的精神,它里面有一种传承的纽带,维系着我们,它是我们这一代人,永远抹不去的浓浓乡愁。

——2022年5月2日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