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宁省东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珍珠般的镶嵌在雄伟的凤凰山脚下。小城因此山而得名,因地缘而富饶,它的名字叫凤城市。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中,有一种醇香的美酒,源远流长,一个半世纪年以来,一直被人们乐饮不疲、赞誉有加。它因这座城市而得名,它因纯粹品质而流芳,它就是辽宁名酒——凤城老窖。
凤城老窖产自辽宁凤城老窖酒业有限责任公司,酒厂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凤凰山脚下。公司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白酒生产能力1万吨,其中优质白酒5千吨以上。现有员工14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20人,高级工程师2人,国家级白酒评委1人,省级白酒评委3人。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麸曲酱香白酒生产基地,企业拥有良好的酿造设备,先进的工艺技术,齐全的检测仪器,雄厚的技术力量,是中国食品骨干企业,国家优质白酒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凤城老窖酿所用的原料、水独具风格,东北地区特殊地理、气候条件生产出来的红高粱,粒大、皮薄、淀粉高,是凤城老窖取之不尽的原料用粮。凤凰山天然、无污染矿泉水,无色无臭、清澈微甜,是上佳酿酒用水。再加上凤城地区温暖湿润的半海洋性气候,打造了凤城老窖与众不同的产品特色。凤城老窖是中国"麸曲酱香型白酒"第一品牌,以其独特的风格,卓越的品质在全国同行业中独树一帜。凤城老窖独特的传统工艺,打造了"麸曲酱香型白酒"的独特品质,酱香突出,柔和回甜,幽雅细腻,空杯留香,被全国白酒专家沈怡方老先生称为"白酒界的一匹黑马"。
麸曲法其实就是使用粉碎的高粱为原料,然后用小麦制作高温大曲、麸曲、糖化酶(干酵母)等,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糖化发酵剂采用条石筑的发酵窖或地面直接堆积发酵,经过发酵、蒸馏、勾调而成的具有酱香型风格的蒸馏白酒。使用这种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发酵时间短、贮存期短出酒率比传统大曲酱香工艺高。
凤城老窖酒厂采用颗粒比较饱满,品种优良的高粱,将其粉碎成4-6瓣为主粮,辅料使用麦壳,清蒸后使用。
在南方的省份,麸曲发酵池一般采用碎石泥巴窖,而北方的省份,则是使用水泥窖加泥底的方式。凤城老窖窖池是容积为10-15m3的水泥窖池。
凤城老窖酒厂都是采用清蒸原料,混合堆积,一次性入窖操作法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也就是把原料用高温水润好了后,上甑蒸熟,散冷后与蒸完酒的酒醅混合,加曲,加酵母,入室堆积。一般情况下堆积时间为24~28h,堆积升温在10℃以上。入窖温度为30~33℃,发酵期为30天。
木酒海窖藏是东北酿酒的特色,凤城老窖也是如此。蒸馏酒出来后入木酒海窖藏一年以上包装上市。
清朝光绪年间,全国范围内兴建了许多小白酒作坊,白酒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期,传统酿酒技术也达到了成熟阶段,凤城老窖酒厂前身“乾德淦烧锅”就是在这个时期建成的,其继承发展了其传统白酒的风格特点,根据当地域特色,总结出续茬法、老四甑工艺方法,并一直沿用至今。
时间穿越到1905年4月5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凤凰城里的一家酿酒作坊——乾德淦烧锅,在城东街一隅悄然开张了。没有嘉宾,没有贺礼,也没有爆竹的轰然炸响,甚至连新挂出来的招牌——“乾德淦”上也没有像其他商号开业时那样裹有长长的红绸;有的只是工人井然有序地认真操作,有的只是老板和掌柜脸上不时流露出的那种沉着和自信的神态。而镜头聚焦在作坊中两个人身上,他们是酒厂的创始人孙新武和薛竹铭。
一个在作坊中倒背着手,踱着碎步的人是作坊的老板——也称财东的人,名叫孙新武。他是个刚到不惑之年的高个汉子,祖籍京师。为了抵御沙皇的侵略,清政府于1860放宽了东北地区的部分禁荒,受到东北黑土地的富饶物产的诱惑,孙新武于光绪二十三(1897年)年,随父跋涉千里来到这个叫作凤凰城的地界落脚谋生。
另一个作坊中正在现场指导工人操作的掌柜也叫酒把头的微胖汉子,姓薛名竹铭,年长老板两岁。他们二人能够结识、相交乃至合作办实业,则是缘于对凤凰山的钟爱。凤凰山是辽东的旅游胜地。都喜欢登山的孙新武和薛竹铭,一来二去就在凤凰山上结识了。结识后,他们常在一起谈天说地,饮茶品酒,友情日浓。
一日,二人又在凤凰山上相遇。薛竹铭指着山脚下的一处山泉说:“每次看到这淙淙流淌的山泉水,我都会想到酒。”
“酒?奇怪,你怎会由泉水想到酒?”孙新武问。
“你不知道,我家世代酿酒,到我这辈,空有一身的手艺,却无处施展。”薛竹铭感叹说。
“那如果咱们开个烧锅,你不是就能大显身手了吗?”
“开烧锅?能开我早开了。可上哪儿弄钱去?得几万大洋呢!”
“家父给我留了些遗产,也曾嘱咐我寻机干点实业。我觉得凤凰城这地方环境好,水也好,开个烧锅搞酿造,肯定能出好酒。”见薛竹铭定神瞅他,孙新武又说:“我出2万大洋,你出酿酒技术,咱们合伙干,怎么样?”
“合伙干?能行?”薛竹铭激动地握住了孙新武的手。
孙新武也牢牢地握住薛竹铭的手,一字一顿地说:“肯定能行。”
说干就干。他们购买了1895年开办的已经濒临倒闭的烧酒作坊东烧锅,置办新设施,购买原材料,招募工人……很快,乾德淦烧锅就在人们惊羡的目光中开张了。
就这样,乾德淦烧锅谨慎地开始了创业生涯,想不到这一干竟干到了百多年。
我们庆幸这个诞生于清朝晚期的私人作坊,坎坎坷坷地延续了一个多世纪,走过了风云变幻的百年历程,是有理由的。百年老厂的基业今天还在,仍旧焕发着青春的光彩。当年的创业者孙新武和薛竹铭,未必预想到他们创办的企业会有这么长的历史。但他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振兴民族工业的拼搏精神,必将不断发扬光大。
由于年代的久远,加上史料的贫乏,关于孙老板和薛掌柜、关于乾德淦烧锅,我们无法讲述更多的往事。但他们打拼并留下的百年基业,却真真切切地活在我们的视野里。他们力求以为百姓酿好酒的拳拳之心,至今仍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热度。
百年前乾德淦烧锅生产的美酒现在见不到了,它的一些独特的传统工艺也一度失传。究竟失传在哪年哪月,几乎无人能说清楚。不过,现在凤城老窖酒业公司持续生产的优质凤城老窖酒,已有了近40年销售不衰的历史。这种由企业技术人员、干部职工多年不懈努力、刻苦攻关而研制成的白酒,继承了乾德淦酒的诸多特色,以“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风姿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也获得了“辽宁省优质名酒”的称号。
酒厂在建国后先后经历了辽宁省凤城县食品酿造厂、辽宁凤城县酒厂、辽宁凤城老窖有限公司等厂名变革。酿酒征途上虽经历艰辛和苦难,但凤城老窖能保证让自己出产的烧酒都是上品,酒厂十分严格遵循生产程序和传统酿造工艺的。
从入窖到出曲,从烧渣到出酒,从扬渣热度的把握到出酒度数的专门检测,每道工序都要求工人操作得一丝不苟。据负责制曲技术师傅讲,每次下料和踩曲他都要亲自动手;装甑见汽下料,多出酒少留梢子;封窖口的黄泥,主张采用凤凰城北山黄泥场的;尤其是酿酒的水,坚持一定要用凤凰山上的泉水,严格的工艺管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传统独特的酿造手法,赋予了凤城老窖酒以鲜活的生命。
如今的凤城老窖广受赞誉,频频获奖,这与它良好的内在品质和独特的酿造工艺有着密切的关联。续茬老四甑工艺酿酒法,是凤城老窖人总结出的酿造工艺法,是借鉴前人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酿酒方法。工艺过程主要包括配料、制曲、堆积、发酵、蒸馏、贮存、勾兑等环节。酿酒中严格遵守“四高一长”的操作规程。采取“四高一长”的酿酒操作方法生产出质量上乘的原浆酒后,调酒师使用不同年份、不同酒质的酒勾调,最终制出合格的酒样来指导生产。由于凤城老窖酒的生产工艺独特,上市不久就得到专家的好评和消费者的喜爱。凤城老窖酒的生产工艺延续了100多年。由于凤城老窖人的薪火相传,并在继承和发展中不断提升凤城老窖酒的品质,使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不断发扬光大,成为了凤城人民的一大财富。凤城老窖酒酿造工艺因其历史悠久,传承规范,酒质醇正,社会影响大,被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城老窖酒作为凤城的品牌,是中国酒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
最后用益之先生的诗歌作为尾声,一起酣醉在凤城老窖的醇香中……
凤城老窖,酣醉我们的铿锵与缠绵
是谁用醇厚和清香,
愉悦了东巡的龙颜;
是谁将唐韵古味,
复活穿越了百年;
是谁让“东烧锅”走出作坊,
登上富丽堂皇的盛筵;
是谁使“凤城老窖”崭露头角,
显赫于十大文化名酒的金匾。
是凤凰山的灵气,
成就了“御酒”的尊贵之源;
是百年老井的丰泽,
奔涌出永不枯竭的凤山甘泉;
是古艺与新技的融合,
勾兑出享誉世界的绵甜;
是几代人不懈的传承,
谱写一首华彩叠出的新篇。
登临凤凰山巅,把酒凌风,
满韵清风充溢眉宇齿间;
伫立黄海岸边,对酒当歌,
悦情喜志当可养怡延年。
喝遍了世间美酒,
唯有这壶老酒让我相思相恋;
珍藏了无数佳酿,
唯有这款老牌让我无悔无怨。
这酒,醉过唐太宗冠盖如云的宫殿;
这酒,醉过平辽王穿云裂石的利箭;
这酒,醉过乌骨城头狼烟突起的烽火;
这酒,醉过满清遗老龙飞凤舞的笔尖。
凤城老窖,百年传承,百年荣显,
凤城老窖,名冠辽东,名冠禹甸。
品一口当年的烧锅,
心中犹存百年思念;
喝一壶今日的老窖,
满怀尽显不绝的缱绻。
举杯畅饮,用这幽雅甘爽的美酒,
酣醉我们的旅思,
酣醉我们的乡愁,
酣醉我们的铿锵与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