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小广场、活动室、幼儿园,给房屋墙体喷漆
……
时下
绿春县平河镇梅尼新寨村的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如火如荼
在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
梅尼新寨村正在蝶变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村寨
梅尼新寨村是绿春县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绿春县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涉及3个沿边乡镇7个沿边行政村的48个沿边自然村。
自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启动以来,绿春县围绕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6个目标,主动谋划、稳步推进,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
强基固本 加快补齐发展短板
近年来,绿春县抢抓政策机遇,加强边境地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边境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让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平河镇大头村委会的拉祜寨村是一个典型的“直过民族”聚集村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该村家家户户建了小洋楼,先后实施完成人畜饮水沟渠、引水管道、村民活动室、广场、卫生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村依托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项目,村内主题广场、水景观等项目已见雏形。
绿春县平河镇大头村委会拉祜村寨广场
走在半坡乡二甫新村,拉祜族民房和哈尼族民房整齐分立两旁,休闲步道、休闲亭、停车场等设施应有尽有,一面面五星红旗在村民屋顶迎风飘扬,村民家门前停放着摩托车或小轿车。
谈到今天的发展变化,二甫新村村民王四明感慨地说:“在党的各项政策帮扶下,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
培育特色 增强边境地区发展动能
建设现代化边境小康村,产业兴旺是基础。绿春县按照项目带动、长短结合、务实脱贫、全面小康的工作思路,工作队员与技术人员手把手教、同群众肩并肩干,“保姆式”带领群众发展产业,黑木耳、有机茶、小米辣、花椒等速生农副产品,成为拉祜寨村的重点产业。
此外,拉祜寨村还成立了村集体专业合作社,建起土鸡养殖场。目前,养殖场养殖的第一批“拉祜鸡”自出栏以来已售出1000余只。
鼓凳编织产业
绿春县鼓励村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采取“一村一品”“一村一社”等措施,进一步激发村民的创业致富热情。二甫新村的哈尼族群众世代传承鼓凳制作技艺,“我家每年做鼓凳收入在3万元左右,家里还有30亩橡胶树,收入不错。”该村村民李阿元开心地说,现在,有了好政策,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改善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家园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农民福祉。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中,绿春县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拉祜寨村,村庄新房林立,孩子们快乐的嬉戏,妇女同胞跳起了广场舞,家家户户房顶上挂着国旗。
现代化边境小康村新貌
“村子建设得越来越漂亮,我们生活也越来越好。大家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根本改变,建设美好家园劲头更足了。”拉祜寨村村民王先山说。
在半坡乡,二甫新村围绕“森林、山寨、云海”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积极打造“二甫云海”生态旅游名片,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建强组织 筑牢边境安全稳定屏障
绿春县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民族团结”的党建引领工作模式,以“党建引领、支部进村、先锋上阵、合力攻坚”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作。
该县实行县级领导包保乡镇、乡镇干部包保村、村组干部包保网格组、网格组党员干部包保户的“四级包保、十户联动”网格化管理,将基层党建责任纵向延伸至每个村、组、户,驻点干部投身沿边村寨“敲门行动”,落实“十问清单”,参与管边护边。同时,该县机关干部到沿边村投身强边固防一线,联动强边固防突击队、党员先锋护村队、驻村辅警、执勤点值守人员、网格长、志愿者等固边守边。
绿春县骑马坝乡干群合力共治人居环境
依托“一寨两支部”“五级段长扛责任”“十户联防”“网格护边”等做法,该县采取“多时N巡”方式,在沿边一线构筑起“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严密防控体系,筑牢了边境安全稳定屏障。
记者:曹松林
图片由云红河州民族宗教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