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大贵口村一派繁荣景象。莲花谷草木葳蕤,滦河水绕村欢唱,大片浓绿中点缀着灰与黄,那是成方连片的新型温室大棚、美丽整洁的村居和街巷。村民们来来往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容。
一年前的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贵口村强调:“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一年来,大贵口村村“两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全员参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建设繁荣美丽新农村。2021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万元,较2020年增长20.6%。
产业兴旺带来富裕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
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大贵口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年来,大贵口村干部群众结合原有产业基础,精准发展优势产业,打造了山谷田园、山谷市集、山谷人家、山谷光伏、山谷旅游、山谷嘉年华等一系列“山谷”品牌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大贵口村是典型的城郊村,原来,靠着发展温室草莓、蔬菜种植和采摘,实现了增收致富。到2021年,全村农业温室大棚达到303个,其中采摘大棚230个,户均收入可达到8-9万元。”大贵口村党支部书记李双军说,“但是过去大家都是‘单打独斗’,整个片区没有公共设施,无排洪沟、无田间路,一到雨季很容易积水,泥泞不堪,采摘根本进不去,影响收入不说,还有严重的安全隐患。那时候建大棚没有整体规划,东一个,西一个,大棚布局横七竖八、边角死地多,农民之间‘换地’频繁,导致土地利用率不到60%,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影响产值。再加上园区内缺少基础设施,草莓蔬菜‘批发多、采摘少’,卖不上价钱。村民增收进入瓶颈期。”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振奋了大贵口村干部群众提质增效发展产业的精神和干劲,谋划实施了山谷田园项目。项目共分两期建设,2022年第一期通过实行“土地数字化”管理,将土地统一流转到合作社,拆除107户125个旧种植大棚,统一建设136个新型大棚。全体村民意愿强烈、高度配合,仅用25天就主动拆除了所有旧棚,并积极参与新棚建设。
游客在河北省承德市大贵口村采摘草莓。
“相当于旧棚换新棚。”村民柴凤龙家的大棚经村里评估价值10万元,再加上政策每亩补贴4.8万元,自己贴息贷款9万元,成功换购了新棚。看着属于自己的新大棚,柴凤龙高兴得合不拢嘴:“旧大棚又小又破,跟这新大棚没法比呀!这肯定能多赚钱。”
园区内大棚统一管理,并且修了排洪设施,改造了电力线路,实现了通讯覆盖,建起了停车场,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这边是产品展示中心和田园餐厅。”李双军指着园区东北部的建筑介绍,“我们在园区入口处展示特色农产品,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旁边那块区域是正在建设中的儿童乐园,这一系列配套设施能更好地推进旅游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打造集休闲、娱乐、采摘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
这一系列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还不是全部,村里还引进了颇受市场追捧的草莓高端品种“白雪公主”,以及高端花卉、水培蔬菜、铁耙香瓜等市场新宠儿,大大丰富了采摘果蔬数量,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河北省承德市大贵口村的莲花山景区。陈琦嘉摄
“大棚建成后,种植户至少增收1万元。”李双军说。一年来,大贵口村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绩: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由农民宅基地改建的精品民宿“山谷人家”,预计年增加农民收入54万元;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小型光伏电站的“山谷光伏”,每户每年预计增收2000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大贵口村乃至全市特色农产品的“山谷市集”,销售已突破620万元;莲花山景区2022年4月通过3A级景区验收,“山谷旅游”带动村民45人增收致富;集农业科技展示、休闲旅游、教育研学、特色餐饮、农业奥特莱斯、农产品生产加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都市农业综合体“山谷嘉年华”,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辐射带动就业可达1万人左右。
“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了2万元,增加了3500元,今年谋划的这些项目全部落实落地后,到年底还能增加3500元以上。”李双军信心满满地说。
建设美丽宜居新农村
一年来,大贵口村重点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人居环境改造提升、生态环境改造提升等工程,努力让村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大贵口村的变化都被村民霍金看在眼里:“残垣断壁没有了,厕所入户了,村里还新建了小广场……现在的日子更美了。”
走进大贵口村,就能感受到霍金描述的变化。一排排米黄色外墙的农家小院风格和谐统一,街道两旁的灰瓦中式院墙上,绘有“团结友善”“诚信为本”等公益彩绘,花坛绿篱点缀其间。山脚下有一个利用闲置房屋改建的村广场,配有休息木廊、健身器具,小广场被绿树环绕着,景色宜人,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绕村流过的滦河水倒映着青山碧空,波澜不惊,别有一番景致。整个村落干净整洁,抬头不见混乱纠缠的弱电飞线,低头不见垃圾杂物,放眼所见,精品民宿与普通民居融为一体,共同绘就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一年来,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提高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贵口村大力实施水电路讯改造提升,实现了雨污分流,强电、弱电“五网入地”。在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的同时,还做到了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全面消除村内的各类线缆、线杆。同时,大力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建有公厕2座。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今年改造完成水冲式厕所27座、双瓮式厕所83座、沼气池提升81座。
承德冬季寒冷,确保群众温暖过冬一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大贵口村深入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和清洁取暖工程,确保村民环保取暖、温暖过冬。“我们为每家每户都做了外墙保温,冬季可提升室内温度2~3 度,同时用空气源热泵替代了传统的煤炭取暖,既清洁环保,也更加安全。”李双军说。
“如今,我们大贵口村日子越过越好!”对于一年来大贵口的变化,霍金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诚信大贵口”,谱写“和谐曲”
一年来,大贵口村党支部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聚焦解决村民急难愁盼问题,以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创建为抓手,筑牢堡垒、建强阵地、用好队伍、织密网格,打造“诚信大贵口”。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脱贫攻坚中党员就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李双军说,“进入乡村振兴新时期,我们党员要继承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一如既往地带领群众把日子越过越好。”为了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大贵口村组建了“红莓先锋”“勇闯天涯”“留守田园”3个功能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草莓种植示范户的技术帮联优势,结对带富、组团带富,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协助化解矛盾,带领村民种出“幸福果”、唱响“致富经”、谱写“和谐曲”。
为了让群众更有安全感,大贵口村用好“蓝色队伍”,依托“三官两警一律师”,6名法律工作者定期入村、约定入户,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一年来,共入村38次,调解纠纷9件,接受群众咨询124人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体现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上。农民要发展产业,贷款难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大贵口村深入探索,结合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创新实施了“三信”模式。
“我今年被评为4A级农户,享受到了10万元的贷款额度,利率仅有4.5%。”村民付丽平说,“只要遵守村规民约,获得敬老爱老、配合重点项目等加分项,被评定为4A以上农户,就能享受低息贷款。”今年,村里有10余户因为配合重点项目、庭院卫生整洁等加分被评定为4A级以上,通过信用贷款借到了钱,建设了新大棚。
“三信”模式以“积分定信、奖励用信、全民争信”为主要内容。李双军说,“我们组建‘评信团’为全体党员和群众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授信,以积分的方式进行综合排位,10%的农户被评定为5A、4A,20%被评定为3A。”
“信用等级3A及以上,可用积分兑换实物,4A、5A的农户进一步享受信用贷款额度提升、利率下调的信用奖励,符合条件的优先列为村干部和党员发展后备人选。”李双军说,目前,4A、5A信用户贷款额度分别提高至15万元、20万元,贷款年利率从7.5%下调至4.9%,2名群众优先列为发展党员后备人选。
“三信”模式有效营造尊崇信用、维护信用、争取信用的社会氛围。一年来,大贵口村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立健全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实现了村庄居住品质、村民文明风气和乡村治理效能全面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越来越浓。
(供稿单位:河北省承德市乡村振兴局)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