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昆明7月12日电(徐华陵 李娜)6月10日至11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普洱现场办公会,会上明确指出,普洱市要努力成为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至此,普洱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新的征程就此展开。
坚守绿色底色 形成“普洱示范”
在普洱现场办公会上,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强调,普洱要抓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要战略机遇,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
高空俯瞰普洱郁郁葱葱的森林(6月14日摄)。新华网 赵普凡 摄
实际上,早在八年前的201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已批准普洱市建设全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十三五”期间,普洱市GDP年均增长7.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绿色GDP占比达96.6%。景谷林产业工业园被确定为云南省首个“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普洱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被列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普洱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
在绿色为底色的发展“大画卷”下,普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得以双促双进。
2021年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普洱提出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新目标定位,标志着普洱绿色经济建设将从试验阶段走向示范阶段。依托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方面取得的经验成绩,普洱市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将更具底气。
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核心是发展绿色产业。普洱市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绿色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十三五”期间,普洱围绕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和“千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推动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优化升级。
现场办公会后,普洱在发展绿色产业上又将如何发力?普洱市已拿出了一份产业发展蓝图:普洱将围绕建设特色生物、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四大绿色产业基地”,持续推进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全力打造现代林产、旅游康养、高原特色农业3个“千亿级产业”,普洱茶、生物医药、现代制造3个“五百亿级产业”,现代物流、数字经济2个“三百亿级产业”,促进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世界一流“三张牌”的新优势。
回顾过去,曾经普洱的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产业基础十分薄弱;立足当下,普洱产业培育得到历史性突破,绿色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充沛;展望未来,普洱市将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守护边固民和 我们都是“宾弄赛嗨”
“在普洱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在普洱,一直以来各民族之间人帮人、户帮户、民族帮民族,结成了“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民族团结互助关系,“宾弄赛嗨”的故事持续在普洱上演。
现场办公会上,阮成发指出,普洱在富民、强边、睦邻上有成效,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上有传统。
1951年元旦,普洱26个民族的代表立碑铭誓,许下了“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的誓言。现在,一代又一代的普洱各族人民牢记誓言,续写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普洱故事。
普洱是典型的“直过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10万余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斩穷根,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普洱用优异的脱贫答卷彻底撕掉了曾经贫穷落后的“标签”,正昂首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2018年,普洱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为云南省和边疆地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开辟了边疆地区社会治理的新局面。如何在现有成效上更进一步?云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予波强调,普洱要坚持思想引领,大力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边境安全稳定防线,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让民族团结进步行稳致远。
现场办公会后,在6月23日举行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云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普洱市专场发布会上,普洱市委书记李庆元表示,全力建设兴边富民示范区,一要筑牢安全屏障;二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三要加快沿边经济发展;四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五要打牢发展基础。
此外,6月16日,普洱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勇主持召开第四届普洱市人民政府第57次常务会议,会议强调,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狠抓“一平台三机制”建设,实现产业帮扶、村级集体经济和就业帮扶全覆盖。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村庄规划,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谋划实施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具体如何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兴边富民示范区”的决策部署?普洱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胡良波作详细介绍,他表示,普洱下一步的做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交通设施方面,普洱要建设形成“一环三纵六联三出境”高速公路网,2025年,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达1500公里左右,约占全省的10%;建设“四好农村路”;构建通内联外铁路网;打造纵横贯通航空网。
二是产业发展方面,将建设有机茶园、精品咖啡、高端肉牛、高效甘蔗、中药材水果蔬菜五大基地,到2025年综合产值分别达600亿元以上、100亿元以上、500亿元、100亿元以上、300亿元以上。另外,普洱还将以茶旅融合、森林康养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推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加速融合发展。同时,打造对外贸易新格局。
三是城乡建设方面,打造1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美丽村庄;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功能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美、民族团结和美的幸福小康村。
四是强边固防方面,要全力建设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打造“智慧边境”,做到“羊未亡,先补牢”。坚决打击整治跨境违法犯罪,筑牢强边固防铜墙铁壁,守好国门。
从交通闭塞的边陲小城到四通八达的魅力新城,从“一穷二白”到“欣欣向荣”,普洱边固民和,边兴民富的故事正在发生着……
坚持生态立市 打造普洱旅游“国际范儿”
开窗有景、出门见绿,天蓝、地绿、水清、气爽,这是如今的普洱。
普洱生态环境优越,是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生态绿洲。近年来,普洱市建成18个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湿地公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59%,普洱市“绿海明珠”的特色和生态屏障的功能越来越彰显。
阮成发强调,普洱生态好、气候好、空气好、资源好,具备发展高端康养旅游的优越条件。普洱市要提高认识、高位推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加强谋划规划、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手笔、高规格、强力推进,打造一批高端景区、田园综合体、高端酒店、高端旅游产品,努力成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
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建设“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的目标定位,依托强大的“生态”优势,普洱又将如何打造“国际化”和“旅游胜地”?普洱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鸿彬表示,将“国际”作为标准和要求,将“旅游胜地”作为方向和目标,普洱将围绕这两个关键词发力前行。
普洱的“国际”追求是这样的:标准是世界一流的、服务是世界一流的、管理是世界一流的。普洱要聘请国际一流团队高水平、全域性策划,高规格规划,高标准强力推进规划实施;要加快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构建主客共享、优质高效、便捷舒适的旅游服务体系;要强力推进“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无理由退货”旅游革命“三部曲”,全面提升普洱旅游的层次、档次和水平。
普洱是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的源头,拥有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澜沧江沿岸风光、无量山—哀牢山、一眼望三国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有普洱茶、普洱咖啡等驰名中外的产业名片。所以,依托原有资源,打造“国际普洱”无需从无到有,只需从有到优。
为此,普洱力争将优势转化为产品,将要求转化为动力,打造一流生态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构建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不断提高普洱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确保到2025年将旅游康养产业打造成普洱千亿级产业之一。到2035年,基本实现“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的目标。
具体来说,普洱将力争5年内创建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文旅品牌,建设五星级酒店15个以上,新增高等级民宿达到100个以上;将景迈山茶林文化景观打造成为普洱市文旅融合示范和普洱旅游的引爆点,打造一批集森林康养、科研游学、运动探险等参与性、体验性强的旅游新业态特色产品……基于此,普洱建设“旅游胜地”的方向已经明了。
当下,普洱正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建设绿色经济示范区、兴边富民示范区、国际生态旅游胜地。绿色发展长路漫漫,精彩普洱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