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脉联享会客厅|发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鸭驯化成家鸭的国家之一。中国家鸭良种约20多种,可分为肉用鸭、蛋用鸭和肉蛋兼用鸭三类。代表品种有:北京鸭、云南麻鸭、四川建昌鸭、浙江绍鸭、江苏娄门鸭、河北白洋淀鸭、福建金定鸭等。中国以鸭入馔,始见于周代《礼记.内则》篇有“弗食舒凫翠”的记载,凫即野鸭,雄的头部翠绿色,当时人们已经把野鸭驯化成家鸭,只是文字上沿用“凫”。北魏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载有鸭臛法、笋笴鸭羹法、醋菹鹅鸭羹、鸭煎法等制作鸭馔的方法,至清代《食宪鸿秘》、《随园食单》、《调鼎集》、《清稗类钞》等古籍中,均有鸭及鸭馔的记载。
云南人类的活动最早可以通过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的牙齿化石证实。从江川李家山出土的“牛虎铜案”等青铜器皿看,西汉时期,云南的青铜文化及养种(殖)植业已成型。《华阳国志.南中志》曾载:“得牛马羊属三十万”。《南诏通记辑本》说:“诸夷慕武侯之德,渐去山林,徒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也就是三国初年,诸葛亮于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出师南征,五月渡泸,收其英杰,以为官属,并派吕凯,李恹治滇,促进了云南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当时饲养家鸭已成习俗。
宜良地处滇中锁钥之地,过去曾有滇中粮仓之说。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冬夏季节各受两种性质不同的大气环流交替影响,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境内河流属珠江水系,全县有南盘江等六条河流,天然湖泊阳宗海蓄水6亿立方米,为宜良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六十多年前,全县沟渠纵横,水田鳞比,每逢稻田秧苗插完,农村贯有养雏鸭的习俗。当时养殖的品种属瘦肉型麻鸭,孵化方法是把谷壳用锅超炒热到一定温度,将种蛋埋入其热谷壳内,经过三十天的孵化,雏鸭出蛋壳,这种孵化法民间称为“火抱法”。因为旧时没有电暖自动温控孵化设备,“火抱法”完全靠人的手温感觉和经验。当幼鸭孵化出壳后,多是春分时节,雏鸭活动能力极强,多放养前到水田让其自主觅食。旧时农田不施用农药、化肥,水田里各种昆虫、小鱼小虾、螺蛳等十分丰富,白天雏鸭就靠水田里的各种食物充饥,黄昏回村时主人再喂一些蚕豆、玉米等饲料。在这种自然与人工的配合饲养下,雏鸭长势很快。农村各家养殖数量不等,多则上百只,少则十几只,把小鸭放进水田就是农村孩子们的事情,当时基本没有规模化养殖。
宜良麻鸭作为食物应该追塑到上古时代。但把整只的鸭子烧烤成熟成美食而有文献记载应该是清朝。清咸丰六年(1856年),官至云贵总督的岺毓英其在宜良任县丞。一日,喜爱美食的岺毓英令《顺河楼》餐馆的店主曹健想办法将整只的白条鸭用栗炭火烤熟试吃,结果出人意料,烤鸭香嫩清醇可口,大块朵颐。由此把整只鸭子烧烤而食的烹饪方法开始在宜良传播。至于当时烤鸭的工艺流程和工具没有文字的记述。
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宜良狗街沈伍营村人许实考中举人,翌年得公族资助,许实与本县同科举人万鋆结伴赴北京会试。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从宜良到北京路上要走近三个月,且不安全,故多人结伴而行。同村农家子弟刘文作为随从一同进京,投宿于北京老城距米市胡同老“便宜坊”附近,由于许实忙于攻读学习,刘文随老“便宜坊”伙计进店帮忙打杂,“便宜坊”是北京焖炉烤鸭的老牌餐饮名店,全套烤鸭工艺而被刘文在一年多得工作期间学会。
北京烤鸭是历史悠久的名菜,从宋朝到元朝的古籍中,都有关于炙鸭、烧鸭(均为烤鸭)的文字记载,到了明朝,烤鸭成为宫廷美味之一。不过那时的烤鸭,是用黑色羽毛,体型瘦小的南京湖鸭烤成,称为金陵片烤鸭。自从明城主于十五世纪由南京迁都北京后,为了调运江南粮米供朝廷挥霍,每年从运河船运来的粮米数量很大,粮米落入河不计其数。北京运河一带的家鸭,长期以这些散落的粮米为食,体型、肉质逐渐起了变化,以后经过不断地人工优选品种,特别是借鉴南北朝时即有记载的养鸭“填嗉法”,创造了人工填鸭法,经过人工填肥,培育出毛色洁白、体态丰满、肉质肥嫩的新品种——北京填鸭。到了清朝,在北京专门经营烤鸭的饭店已有几十家,比较著名的有便宜坊、全聚德、六合坊、金华馆等,并有焖炉烤、叉烧烤和挂炉烤等不同的烤制方法。
刘文所在的便宜坊,是焖炉烤鸭的典型饭店,其选用的家鸭多为填鸭,一般活重3.6公斤,宰杀清褪除去内脏后约2公斤。烹饪前的初加工艺为:白条鸭洗净,切去双掌,从嘴里拽出鸭舌后先要打气,旧时是用人吹气法将鸭子皮下脂肪与结蹄组织之间充满空气,从而使鸭子外形丰满,表皮紧绷,体积变大。解放后逐渐用机械打气泵打气代替了人工吹气。
掏膛,是在宰杀清褪并去去除掌、舌的鸭胴体内,右手食指插入肛门略向下一弯,拉断直肠勾出体外,再用小刀在鸭右腋下开一个5厘米长、弯向背部的月牙形刀口,伸入食指先掏出鸭心,再拉出气管、食管、胗、肝、肠,最后沿脊骨把两肺剥离取出。
内脏全部掏净后,用一头削成三角形一头削成叉形的高粱杆,撑在鸭胸脯的脊骨上,使鸭胸脯隆起,烤制时形状不致扁缩。
洗腔膛时,要从刀口处灌满清水,并把水从肛门放出,反复灌水放水直到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