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委书记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华夏一县一品网

潍坊市委书记谈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日期:2024-05-21     浏览:132    

拓展创新“三个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

山东省潍坊市委书记  刘运

近年来,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两次肯定“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动力,坚定扛牢拓展创新“三个模式”政治责任,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乡村振兴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2023年,农业总产值1289.15亿元,比2018年增长31.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0元,比2018年增长46.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6:1,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01


聚焦头等大事,稳产保供基础更加牢固

牢记“国之大者”,聚力抓好产能提升、耕地保护和多元供给,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保障能力全面提升。一是坚持粮食生产面积和产能一起抓。扛牢粮食生产大市责任,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30.5万亩、总产89.3亿斤,粮食生产连续3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省委书记林武给予充分肯定。二是坚持耕地数量和质量一起抓。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608万亩,寒亭区入选全国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三是坚持食物供给品质和多元一起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全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保障基地。全年蔬菜、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380.3万吨、189.9万吨。大力实施奶牛、肉牛“双十万”工程,万头奶牛场达到6处,肉牛产业强镇达到4个,新建肉牛重点项目12处,牛肉产量增幅居全省第1。

02


聚焦重中之重,产业发展势头更加强劲

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一是在做强龙头上加力。坚持育引并举,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115家、373家,全省第1。26家企业、103家合作社分别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农民合作社500强,全国地市第1。加快178个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67.8亿元。二是在延伸链条上加力。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建设行动,20家年产值过20亿元“链主”企业加快发展,蔬菜、畜牧、农机、花卉四个千亿级产业链不断壮大,预制菜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生姜、果品、种业、奶牛等10个产业链产值过百亿,培育国家级产业集群2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总数达到12家。三是在拓展业态上加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美丽经济”,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全市农村电商发展到6000余家,网络零售额达200亿元,打造提升乡村旅游精品路线13条。青州市获批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临朐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山阳大梨获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桐峪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四是在打造品牌上加力。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95个,新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9个。持续举办农产品品牌大赛,组织参加农品展17次,“潍农好品·香誉四坊”品牌美誉度不断增强。成功举办2023首届智慧农业博览会、中国—东盟数字农业论坛等系列高规格会议活动,有效提升了潍坊“三农”的知名度、影响力。

03


聚焦双轮驱动,农业发展动能更加澎湃

全力突破核心种源、数字农业等关键技术,以改革激活力、增动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6%、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经营性资产分别比改革前增长32%、31%。一是强化科技强农。把现代种业作为农业“芯片”加快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国家种业阵型企业4家,“潍麦13”等7个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52个品种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国家登记品种44个。建成潍坊“三农”智慧大脑和“区块链+蔬菜”展示中心,建设150个数字应用场景,新创建省级智能牧场4家、智慧畜牧业应用基地8处,分别居全省第1位、第2位。二是强化改革富农。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率先通过宅基地基础信息调查成果省级验收。建立多元投融资机制,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927.9亿元。全域推进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落地建设中日韩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乌拉圭肉牛产业“两国双园”等一批国际园区,探索形成33项制度创新成果,农产品远销136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连续5年突破百亿元。

04


聚焦“三治”融合,乡村善治格局更加完善

坚持把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力构建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格局。一是在建强基层组织上下功夫。深化村级党组织星级创评,常态化开展过硬党支部评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顿,“示范”村达2669个,全市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达到100%。二是在丰富治理载体上下功夫。推广“道德银行”治理模式,1个镇、8个村入选国家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36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118个,全国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现场会在寿光市召开。三是在培塑文明乡风上下功夫。实施乡村文明提升工程,开展移风易俗、长者食堂等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4个、省级450个,全国文明家庭3个、省级50个,形成了崇德向善浓厚氛围。 

05

聚焦和美增色,城乡发展水平更加均衡


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加快补齐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聚力提升人居环境舒适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行村庄ABC分级管理,新建省级和美乡村117个、市级500个,33个城镇开发边界外安置区配套设施全部完工,建成美丽宜居示范社区33个。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化肥农药持续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9%,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8%。二是聚力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坚持道路、供水、物流、网络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护,近三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009.2公里,基本实现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建成农村5G基站6429个,行政村5G网络通达率达70%。三是聚力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农村防疫体系全面构建,乡村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5.8%,92.6%的基层卫生机构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100%,农村“两公里·半小时”服务圈实现全覆盖。

06


聚焦典型引领,片区建设成效更加显著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切入点,全域布局、分类培育、连片打造,推动“一域兴”向“全域兴”跃升。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制定出台实施“双百双千”工程的意见,高规格召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现场推进会议,全面部署“六个先行示范”重点任务,在全市树立大抓示范片区建设的鲜明导向。二是坚持集聚要素。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财政专项资金向片区倾斜,市财政三年给予示范片区3亿元奖补资金,将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引进的高端人才等优先向示范片区倾斜,撬动400亿元工商资本流入乡村。三是坚持梯次推进。全面推进7个省级、42个市级示范片区建设工作,指导县市区立足片区、村庄的差异性,发挥优势、因地制宜、规范提升。截止目前,共规划建设示范片区123个。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