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华夏一县一品网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日期:2024-05-06     浏览:236    

【编者按】2023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3%,但与农业科技强国还存在不小差距,很多领域依然处于跟跑阶段。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在于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而高水平科技创新必须依靠高效能的科技体制机制。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介入新质生产力要素、融合新质生产力动能,是实现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关键一招。

全国两会期间,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热议话题。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不是落后产业,农业也可以很先进。农业新质生产力本质是由科技创新主导的先进生产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紧紧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这个核心,推动农业科技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特别是与各领域新质生产力融合互动、耦合共生,促进农业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尤其要让小农户受益,鼓励和支持广大小农户走同新质生产力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新质生产力正在引领现代农业大变革


找准农业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其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延链和补链,带动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和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带动产业形态的变化和产业变革,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终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升。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这方面,黑龙江在遥感技术的农业产业化、农业传感器的研发、农业大数据存储与算法开发、农业大模型国产化与实用化、农业智能栽培与智慧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突破,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另外,河南全力打造的农业新质生产力核心策源地——“中原农谷”,在生物育种技术、农机研发、绿色植物工厂、农产品营养因子提取等领域持续发力,在科技创新中逐步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各地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打造“三农”新质生产力,着力提升前沿农业科技水平、强化创新性人才培养、发展涉农新业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攥紧农业芯片 ,孕育新质生产力新优势。进一步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创新攻关、企业扶优、基地提升、市场净化五项行动。锚定打造种业创新高地的目标,创新生物育种技术研发协同机制,依托龙头企业聚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种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水平。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育种工具,建设高通量、低成本、自动化的智慧育种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速种质资源鉴定利用,着力探索新算法新模型、培育新基因新品种、制造新设施新装备、形成新基地新产业。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统筹国内外科研院校和企业的相关资源,集中力量解决关键技术与产品,加大创新能力,争取在生物育种技术、艺机一体化、信息化等关键技术及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增强农机装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农机装备创新体系。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打造标志性高端农机产品为抓手,加强“四链”深度融合的高端农机“国货国用”整体规划,加快形成高端农机装备新质生产力。加快丘陵山区适用的特色作物专用机械供给,补齐微小型农机具创制短板。加大在“农业智能装备”专项中针对丘陵山区作物种植关键环节进行机械装备的重点攻关;激励农业生产协会针对本地区小众作物开展专用性研发招标,提升社会资本投资农机装备的吸引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瓶颈,建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科技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市场需求、研发、推广的同频共振。发挥高端农机现代产业链链长作用,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平台优势和产业协同优势,推动全链条数字化转型和集群化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和数实融合的智慧农业。现代设施农业就是用先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科技对传统设施农业进行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密不可分。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不断推进自主创新,打破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快改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激发企业创新动力。统筹布局、协同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先行县等不同层级的农业科技产业体系建设。要以智慧农业作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强智慧农业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智慧农业基础平台。把大数据平台下沉到县域层级。在智慧农业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智能装备等领域加强自主研发和推动国产化。加快为农业发展安装“智慧大脑”,通过数字赋能、人才赋能,让智慧农业尽显“科技范儿”。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要重点关注“三新”


聚焦劳动资料的“新”,因地制宜发展“新农业”。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加速培育壮大生物种业、智能农机、农业数据产业、生物饲料、生物肥药、农业疫苗、新型食品等农业新兴产业集群,逐步构建形成“农业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特色优质产业”层次分明、相互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拓展“农”的边界,培育与发展农科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用更少的资源和投入实现更好的产出和效益,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


关注劳动者的“新”,精准滴灌培养“新农人”。新质技术的创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质人才”。加快探索构建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的底层、颠覆性技术,长期稳定支持研究型高校院所建立人才特区、科研特区、研究生培养特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突出劳动方式的“新”,解放思想引入“新农具”。以产业急需为导向,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乡村田野。构建乡村组织+大学科研机构+社会服务组织联合实施机制,打通科技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抢抓互联网时代机遇,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土特产网络销售,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让科技发展惠及更多农民。


来源:《领导决策信息》周刊/数智决策大脑领导智库平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