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经济 | 文山市在行动
近年来,文山市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2021年以来,已投入“ 一村一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目前已申报建成国家级“一村一品”村1个(坝心乡他披村),市级“一村一品”村40个。 一个个特色产业成为推动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引擎!《非常文山》“一村一品”系列报道,将为大家展示全市各村特色名片,激发乡村振兴“新引擎”。今天推出第二期:文山市“一村一品”|中药篇!
01
平坝镇杜孟村
种植类别:三七、黄精、重楼、万寿菊
种植规模及产值:杜孟村共730户3460人,主要以种植三七、万寿菊、重楼、黄精、白芨、黄姜、七叶一枝花等为主,202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7000余亩,年产值达2615万元。
品牌培育情况:杜孟中药材种植商标注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等认定正在积极的筹备当中,预计5年内可获得属于自己的商标。
02
坝心乡核桃寨村
种植类别:三七、黄精、重楼、红豆杉
种植规模及产值:核桃寨村共有户572人2571人,依托逸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土地流转积极发展黄精、滇重楼、红豆杉、三七等中药材种植。截止2022年底,核桃寨村发展黄精、滇重楼1000余亩,红豆杉1200亩,累计带动79户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增收262万元。目前,已形成文山市较大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有效带动村内土地流转1660余亩和3000余人次务工,解决了无法外出劳动力务工的就业问题。
03
薄竹镇新回龙村
种植类别:重楼、黄精、白芨、红豆杉
种植规模及产值:新回龙村共有1254户5671人,依托逸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土地流转积极发展黄精、滇重楼等中药材种植。截止2022年底,全村共发展黄精、滇重楼1200余亩涉及农户377户。同时,产业的发展有效带动了村内土地流转1500余亩和900余人次务工,解决了无法外出劳动力务工的就业问题。
04
薄竹镇幕诗冲村
种植类别:三七、黄精、重楼、红豆杉、白芨
种植规模及产值:幕诗冲村共有338户1549人,依托文山逸龙生物有限公司发展种植黄精、滇重楼、苦参、红豆衫、白芨等中药材6000余亩,有效带动村内土地流转4300余亩和1800余人次务工,解决了无法外出劳动力务工的就业问题。
05
柳井彝族乡梅子箐村
种植类别:三七、黄精、重楼、苦参
种植规模及产值:梅子箐村共有388户1560人,主要发展种植三七、苦参、黄精、重楼等,共有600余亩,实现年产值580万元。主要以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实现成员订单发展的同时,以劳动务工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
06
小街镇政府朵白库村
种植类别:三七、重楼、万寿菊、黄精
种植规模及产值:朵白库村共有746户3756人,主要以种植半夏、生姜、薏仁、万寿菊、黄金为主,共有6000余亩,主要由希诺康公司、立达尔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从事中药材种植204户965人,每年中药材种植增加农民收入100万元。
07
坝心乡高笕槽村
种植类别:三七、黄精、重楼、万寿菊
种植规模及产值:高笕槽村共有399户1518人,主要种植以三七、黄精、重楼、万寿菊等为主。依托文山逸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药材300余亩,累计带动200户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有效带动高笕槽村委会土地流转500余亩和300余人次务工,解决了高笕槽村委会无法外出劳动力务工就业问题。
08
德厚镇以诺村
种植类别:万寿菊
种植规模及产值:以诺村共有407户1999人,主要发展种植万寿菊、辣椒、烤烟等,其中万寿菊种植面积达2160亩,2022年种植万寿菊增加农民收入700余万元,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还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增收。
09
薄竹镇老屋基村
种植类别:万寿菊、大黄
种植规模及产值:老屋基村共有395户1690人,主要种植以万寿菊、大黄等中药材为主,依托文山立达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山正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万寿菊、大黄等中药材11400余亩,实现产值2600余万元,形成了文山市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有效带动老屋基村委会土地流转2400余亩和1800余人次务工,解决了老屋基村无法外出劳动力务工就业问题。
10
平坝镇小坝子村
种植类别:万寿菊
种植规模及产值:小坝子村共有767户3377人,主要以万寿菊、生姜等为主,其中万寿菊种植面积较大,在小坝子已涌现出龙辉万寿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代表性龙头合作社。2022年,万寿菊种植面积达4200亩涉及农户433户,产量8202吨,总产值达1750万元。
中药材种出“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