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立足资源禀赋,建基地、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培园区、创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连乡成片、集群成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县特色山地农业产业面积稳定在76.7万亩以上,总产值达30.5亿元以上。
01
强化措施保障 促进长效化发展
加大资金支持。按照涉农整合资金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的要求,西和县整合涉农资金4.72亿元,其中安排产业资金2.64亿元,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制定全县《产业振兴联农带农奖补实施方案》,安排衔接资金5565万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43家,重点对种养基地建设、种苗繁育、精深加工、仓储物流、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建设等不同环节进行奖补,有效激发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落实托底保障。坚持印发宣传材料、规范承保查验单、组织开展承保、规范理赔服务“四统一”工作方式;推出以村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产业全部纳入保险,入户宣传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认可度和投保积极性的保险模式;建立已脱贫户、种养产业、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全覆盖的保障机制,稳步扩大农业保险品种。今年开办农业保险险种21个,承保种植业35.95万亩、养殖业54.8万头(只、箱)。实施田间管理。选派128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指导农户对23.7万亩小麦和6.2万亩油菜落实保墒、追施返青暖苗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监测预报等措施,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加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和尾菜处理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全力保障农业循环发展。02
推进示范引领 促进规模化发展
壮大优势产业。按照全县《2022年特色山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工作方案》要求,在大桥、嵩林等16个乡镇发展订单辣椒0.7万亩,在洛峪、稍峪等12个乡镇发展万寿菊2.5万亩,全县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达15万亩,以花椒、八盘梨、蔬菜为主的经济林果蔬达59.2万亩,以养鸡养猪为主的畜牧养殖达148.5万头(只、箱),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立示范基地。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按照订单收购、种苗统供、产业奖补等方式,通过企业拉动、合作社带动、项目促动,建成何家坝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标准化种养加示范基地104个(种植业41个、养殖业29个、农产品加工业28个、种子种苗繁育6个)、产业示范村55个(市级产业示范精品村11个),示范带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突出品牌培育。坚持“以质量塑造品牌、以品牌开拓市场”发展思路,依托“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中国半夏之乡”品牌,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加大“三品一标”产品申报认证力度,目前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绿色食品16个,注册“安峪”“利渊”“菜花山”等农特产品商标86个,全县种植业认证面积达种植总面积的55%。积极申报“西和半夏”“西和八盘梨”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03
注重园区打造 促进集群化发展
扩大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动产业集聚、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以打造产值超过40亿元的省级示范园区为目标,科学编制园区规划,助推产业向集群化发展。抢抓与青岛市北区帮建“一县一园”机遇,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计划投资2.68亿元,利用3到5年时间,建成以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经济林果为主,集研发、生产、培训、观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示范园。统筹设施建设。集中各类资源要素,统筹抓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投资5800万元的何坝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道路、堤防工程、食用菌基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累计投入1.8亿元,加强西和县工业集中区产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企业落地创造良好条件。推进园区招商。积极营造良好的企业投资环境,当好“店小二”,为招引企业提供便利条件,精准引进优质企业投资,促进“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转变,形成产业集群。持续落实对招商引资项目在土地使用、投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西和县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入驻企业9家,何坝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驻企业6家。
04
坚持龙头带动 促进产业化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引进中国中药集团,培育广鸿中药材、葆元药业、民旺马铃薯合作社等32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实现每个重点产业至少都有一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的发展格局。完善产业链条。围绕“建链、延链、强链”,引进产业链关键配套企业,建设集半夏种子种苗技术研发、规模化种植管理、初加工生产、收购、中药材产地仓储、交易、大宗销售、追溯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高科技龙头企业;与甘肃省农科院进行“院企合作”,建成原种生产线一条,每年可生产70万瓶约500万株种苗,生产脱毒马铃薯原原种1000多万粒;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粉条加工基地2个,年加工粉条2.8万吨。拓宽销售渠道。积极组织县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兰洽会、农交会、农产品博览会等各类展会,加大农产品推介力度。加快物流园区和农产品直销店建设,完善收购分级、配送供给和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平台,组织全县规模化中药材合作社统一收购农户产品,有效畅通销售渠道,西和半夏的市场份额已占全国的60%,远销日本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