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油茶之乡”,浙江常山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油茶产业作为县域支柱产业,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围绕油茶“产研销”全环节搭建五大平台:建设“共富果园”改革平台推动规模化经营;建设“院校共建”研发平台推动科技化管理;建设“一份常礼”销售平台推动品牌化营销;建设“产学研旅”融合平台推动景区化打造;建设“油茶指数”发布平台推动全国化发展。在探索过程中,常山县逐渐形成、完善并推广油茶产业“共建、共管、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县域典范贡献油茶力量。
油茶高产技术推广
“芙蓉湖村是全县最大的一块油茶基地了,再加上芳村村和泮坑村,我总共流转了2000多亩林地种植油茶。”在位于常山县芳村镇芙蓉湖村这片被当地人称作“八面山”的山坡上,黄志旺一脸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他曾经是开办矿厂的“煤老板”,受到“两山”理念启发的他从2006年起种下22多万株新品种油茶苗,走上了“农场主”的绿色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常山本地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许多油茶林渐渐失管,如何保住油茶的产量质量,不让“常山油茶”这块金字招牌砸了,成了县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黄志旺的探索为大伙开拓了思路。2022年,常山县发布了《关于推进“共富果园”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构建“经营主体”+“两山银行”+“村集体+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鼓励开展油茶林等农林产业的规模化流转和标准化管理,而黄志旺的油茶基地也作为示范样板入选了首批“共富果园”创建名单。据他介绍,如今他已组建了一支拥有100多位村民的“共富团队”,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林技专家,也有非遗传承的榨油师傅,还有土生土长的网红主播,打造了一条自产自销的产业链,每年发放工资170余万元。下一步,他还将与镇里的低收入农户合作,通过“利润再分配”的方式,既助力销售,又还利于民。
油茶林下经济
在八面山的北麓,坐落着一个省内闻名的3A级旅游景区——黄塘村,该村拥有4000多亩油茶林地,亩产山茶油13公斤,是新昌乡油茶主要产区。据村支书廖红俊介绍说,为了提高村里油茶亩均产值,激发农户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今年村集体流转了300亩油茶林试验林下套种生姜,预计到下半年能将亩均收益提高2000元以上,这样明年就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加入其中。
常山油茶丰收
为了保障各村的“共富果园”能够产量质量“双提升”,常山县协调组织起一支社会化服务团队,为全县油茶种植大户开展疏伐、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专业服务,并且还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油博士”们来授课指导。
“共建、共管、共享”,这正是常山油茶产业的发展理念,相信在它的引领下,林农们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常山也将早日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