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水得名
玉溪河即《水经注》所记之“桥水”,明代文献中已称玉溪。一说玉溪大河因其形似玉带,溪水清净如玉故称之为“玉溪”,另一说,则是来自彝语,意为“清凉甘甜之水”。不管是何说法,都表达了玉溪的纯净之美和人们对玉溪的赞颂祝福。
(玉溪市聂耳音乐广场)
玉溪位于云南省中部,国土面积15285平方千米,昆河、昆曼高速公路和泛亚铁路东线,中线等区域性国际大通道在玉溪交汇,是连接省外和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枢纽的重要节点。
(玉溪高铁站)
02 建置沿革
战国、西汉初年属古滇国核心地带,两汉分属益州、牂牁两郡;唐南诏时分属拓东节度、通海都督、银生节度;宋大理国时期,分属秀山郡、河阳郡;元朝时,置新兴州;明清时,分属澂江府和临安府;1913年,因新兴县与广东新兴县同名,改为休纳县;1916年,改休纳县为玉溪县;1950年,玉溪解放;1998年,玉溪撤地设市。
(玉溪市红塔区玉溪大河兰溪桥)
03 湖山之间
玉溪宜人气候、高原湖泊、空气质量、生物多样闻名全国,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生态宜居城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最大横距172千米,最大纵距163.5千米。辖区内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三大高原湖泊连成一片,周边有野生鸟类35科90种。
(澄江抚仙湖)
其中珠江源头第一大湖“高原明珠”抚仙湖风光秀丽,是我国目前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贫营养淡水湖泊,总体水质保持Ⅰ类,是云南第一、全国第二深水湖,是国家优质淡水的重要战略储备库。哀牢山横跨热带和亚热带,形成南北动物迁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种“基因库”,有桫椤、水青树、楠木等珍稀植物,有黑长臂猿、黑叶猴、蜂猴、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哀牢山云海)
04 生命起源
神秘的帽天山古生物文化、悠久的古滇文化,自然天成的高原水乡文化和哀牢山—红河谷民族风情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二十世纪最惊人发现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表明,早在5.3亿年前,澄江地域即出现了从海绵动物到脊椎动物的各动物门类。一块块古生物化石担任了无言的讲解员,默默呈现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恢弘奇迹。2012年7月,澄江化石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唯一、世界少有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05 古滇文明
在山水的环抱中,富庶的平坝之上一个个城镇星罗棋布,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文明。在江川李家山,考古学家从八十五座春秋至西汉时期的古墓中打开了一个神秘的王国,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五千多件青铜器,找回了一段失落的文明,让人们对古滇王国的想象落地为实。玉溪窑则见证了云南青花600多年的薪火相传。
(玉溪江川牛虎铜案雕塑)
这里是聂耳的故乡,在他一生中,谱写了40多首催人奋进的战歌,吹响了前行的号角。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所作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义勇军进行曲》至今仍作为国歌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进、前进、前进进。
06 花灯故里
玉溪被誉为“花灯之乡”。花灯原是明代江南军民移居玉溪形成,以江南小曲为主,在20世纪初年,正式成为一个剧种。玉溪花灯以新灯驰名全滇,由一批花灯艺人对老灯彻底改造,推陈出新,创作出一大批新花灯剧目,把老灯由乡间的团场歌舞推向舞台戏剧化,正式成为一个剧种,进而在全省推广普及,以致玉溪花灯成为云南花灯的代表。通海高台、妙善学女子洞经古乐、元江哈尼棕扇舞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绸缎彩带层层束腰、精美刺绣为服饰,以赶花街为盛大节日活动的花腰傣习俗,和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鲁班节”等,构成了玉溪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玉溪花灯剧照)
07 幸福宜居
在这片被山水滋养、被自然眷顾的神奇福地,千年往事,数载烟云,融汇在亘古不变的山河里、在巍巍哀牢山绵延千里的山脊里、在悠悠抚仙湖一眼见底的水波里、在聂耳音乐广场轻语飞扬的风声里、在红塔山下不懈奋斗者的身影里……这座以温润之玉、澄澈之水命名的城市,吸收山之厚重水之灵动,在滇中大地上散发着无穷魅力。
(玉溪地标红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