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处于云南、贵州、广西三省交界处,是边疆中的内地。曲靖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曲靖市志》记载,文物考古证明:以曲靖为腹地的南盘江流域,早在十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可寻。
01 建制沿革
曲靖是云南建制最早的地区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曲靖为“靡莫之属”。秦修“五尺道”,把曲靖与内地紧密联系起来。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 109 年)置益州郡。宋大理国时期,设石城郡于味县。元十三年(1276 年)设曲靖路总管府。1913 年废曲靖府。1947 年设云南省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1994 年 2 月 18 日,国务院批准宣威撤县设市。1997 年 5 月 6 日,撤销曲靖地区行政公署,设立地级曲靖市。原所辖县级曲靖市分设为麒麟区和沾益县。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
02 璀璨爨文化
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璀璨的爨文化,其中包含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西晋至唐初,曲靖为爨氏大姓所据,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们称它为“爨地”或“爨乡”。爨氏十数代中,从未出现过割据称王或改元称号的现象,在400余年的时期内,始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
(《爨宝子碑》
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
《爨宝子碑》于公元1778年,出土于云南曲靖南70里扬旗田,后移至武侯祠,现存曲靖市第一中学“爨碑亭”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高190厘米,宽71厘米。该碑字体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书体,碑文记录了墓主人爨宝子的生平及对墓主的赞美之辞。《爨宝子碑》的发现,一时之间震动了整个海内外的金石书艺界,学者们为它的出现喝彩,纷纷考释研习,惊叹着这颗明珠般的石碑的价值,尤其是康有为,称爨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当为“正书古石第一本”。
03 铜商文化
曲靖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对于铜的开采、冶炼更是洋洋大观,会泽地区在秦汉时期为古夜郎地,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一时。
(会泽斑铜工艺品)
到了清朝中期,“南铜北运”让滇铜在中国历史上大放异彩,曲靖会泽作为滇铜集散中心和铸币中心,享有“万里京运第一城”的美誉,这里的人们也将青铜文化发挥到了极致,有着260年铜业生产历史的老厂乡的“斑铜制作技艺”,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铜矿开采、冶炼、铸币、运输的兴旺,一时间,会泽成为众人向往的“淘金地”,五湖四海的人纷纷涌入会泽,使会泽县城至今仍遗留有会馆、寺庙100余座,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
04 人间至景
曲靖拥有三千多米的海拔高差,也因此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自然风貌,山有大海草山和菌子山,大海草山的最高峰牯牛寨峰,海拔4017米,直冲云霄,凌空霸世。菌子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师宗县大同、龙庆、五龙三乡镇的交界处,海拔2409.7米,为师宗县第一峰;水有珠江源和南盘江,“三冬少冰雪,四季尽葱茏”的珠江源头,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沾益珠江源)
南盘江在曲靖境内全长246公里,其中,沾益区、麒麟区境内长135.1公里。是我国第三大河流珠江的源头,是曲靖市的母亲河;花有罗平油菜花海和马龙坝玫瑰花海,连片的花海,映照出曲靖优美多彩的身姿。
(罗平油菜花)
美食有驰名中外的宣威火腿,形似琵琶,皮薄肉厚肥瘦适中,其品质优良,是云南火腿的重要代表,故常称“云腿”。更有市级非遗项目小粑粑、辣子鸡、蒸饵丝等,令人食指大动,流连忘返。
(宣威火腿)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为曲靖留下了丰富的人文积淀。曲靖穿越历史的烟尘,凭借珠江之源、二爨之乡、宣威火腿、高原体育城四张名片,为世人称道,为世界所瞩目。喀斯特山水风光之旅、康体休闲度假之旅,高原草山风情之旅三条精品旅游线路的开通 ,更将其打造成一个优秀的旅游城市,吸引着更多人前来一探究竟。
(罗平九龙瀑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