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心点,别伤到幼苗!”正在内蒙古森工集团阿龙山森林工业有限公司苗圃驯化基地指挥的南娘河林场技术员梁利君对装车职工说。一箱箱西伯利亚红松幼苗被装上了车,将被送往几公里外的生态功能区。
在补植补造现场,运苗车的马达声由远而近,从泥泞的山路驶了过来。“大家抓紧时间卸车,咱们宁可起早也不赶晚,卸完还得回去装一车上山呢!”南娘河林场技术员孙加力说。

当运苗车停稳时,林场职工们赶紧开始卸苗。梁利君说:“苗箱要放在平坦而且阴凉的地方,便于下一步浇水。”每拿一棵苗木,梁利君都小心翼翼。有的幼苗杯里的土松动了,他便用手使劲攥攥,为的是提高幼苗成活率。
在上山过程中,刚刚栽种好的幼苗清晰可见。林场技术员蹲在一棵栽好的幼苗旁,用手轻轻拽了一下幼苗,又看了看周边的土是否压实。
梁利君指着还未栽种树苗的穴坑说:“穴径必须符合规格,栽植既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如果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责任心,幼苗很难在这里扎根生长。”
近年来,阿龙山森林工业有限公司把引进西伯利亚红松项目作为重点,全力突破生态林营造技术,成功让西伯利亚红松在大兴安岭扎根安家,为增加大兴安岭树种多样性作出贡献。(梅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