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伯太子关——丽江宝山石头城考察记(六)-华夏一县一品网

剌伯太子关——丽江宝山石头城考察记(六)

   日期:2022-09-02     浏览:353    

第六天(5月21日)

满谷坞——克灵居——劳挂——兹孜岩布夸、纳母咒岩布夸——满谷坞

欲上九天揽胜 望峰息心惊叹

偶遇野猪二头 飞鼠呼啸而过

山路位于大“V”字型峡谷谷底,犹如天梯一般,右下角为满谷坞村子。(王红胜 摄)

原先几次回宝山老家时,我常常会望向头顶上方直刺蓝天、高高耸立的克灵居出神,被它独特的山形气势所吸引!所震撼!所折服!在这个纯粹的、神奇的山的国度里,单是从巍峨壮观程度讲,克灵居是不亚于太子关的存在,特别是在海拔高度方面,克灵居甚至还略胜一筹,其主峰在3900—4000米之间,是石头城上下一带所能见到的宝山的至高点。因此我想,如果有朝一天能够亲临这座以父系祖先来命名,充满阳刚之气的神奇山峰之巅,俯视宝山大地,那该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2022年5月21日上午11点,在阿福、阿春两兄弟的陪伴下,我开启了首次梦寐以求的克灵居攀登之旅。出发前,站在村口,我又细细打量了一下攀登路线:只见直上直下的山路犹如天梯一般,从村背后到山腰以上一带,沟谷深切,森林密布,绿带萦坡;山腰之上,高大挺拔的克灵居石灰岩岩体峰从横空出世,犹如一枚枚直刺苍穹的倚天长剑,极尽峥嵘,一派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样子。阿春说:“克灵居看着近在眼前,实则远在天边难以亲近,即使只到其山崖根处,真正走起来也要大半天呢,从我们这一侧登顶,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非要到达山巅,唯一的办法是从山背后的羊子脑壳方向进入,走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线。”我轻轻地吐了吐舌头,由衷地表示对神山的敬畏之情,还顺便编了个顺口溜:“不去太子关,枉到石头城,枉做宝山人;不上克灵居,不是剌伯若(纳西男子),不是真汉子!”阿春笑着表示同意。

我身为大山的子民,长期工作生活在丽江,也曾经走过不少有名的山路,比如朝拜鸡足山,穿越虎跳峡,徒步俄亚古寨和三江口,体验黎明千龟山、老君山九十九龙潭,又比如从玉湖攀登玉龙雪山,领略梅里雪山冰川,游览稻城亚丁三雪山这些极高山,但像克灵居这样全程直上直下,毫无缓冲过渡,犹如登天梯式的走法,我却还是第一次领略。后来我又查了下百度地图,发现满谷坞村海拔2100多米,克灵居主峰海拔约4000米,高差有近2000米,从村子到主峰之间的水平距离为2.3公里(2300米),满谷坞、克灵居水平基点和主峰三点之间,近乎是一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式的存在,平均倾角近45º,难怪山路之陡峭程度,已远远地超出了平常的想象和体验,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体力,与其说是在山间徒步行走,还不如称其为爬楼梯式的登山。

行进在这样的山路上,就犹如打开了一本生动的、厚重的、经典的山地植物学课本,金沙江畔、横断山山地植物群落类型垂直演替变化,频谱式分布的情况在这里一览无遗。我发现,2000—2500米之间,占据其主导地位的高大乔木是松树;2500—3000米左右,土层较厚的地方仍以松树为主,但土石相间的地方则以栗树居多;到了3000—4000米后,占据主导地位的则变成了云杉、冷杉、红豆杉等各类杉树和大栗树,高山箭竹、杜鹃、山茶等高海拔植物也纷纷出来登场亮相,好不热闹,是一个天然的、立体的、垂直的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在“V”型谷下部地带,我看见路旁有很多果实累累的、连片的野生青刺果林。青刺果,纳西语称“苏达”,是一种多年生的常见木本油料植物,人们多用它来作为食用油和传统腌菜。据《世界植物书库》《滇南本草》记载,青刺果主要分布在丽江和周边海拔1800—3000米的山坡、荒地、路边和阴沟地带,最适宜海拔为2200—2700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植物。初步研究表明,青刺果油对皮肤有明显的滋润、保湿、防裂、消炎、抗菌、止痒、止损、修复,改善微循环和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因此也被一些人作为婴幼儿护肤品。据我自己的亲身经历,青刺果油在祛疤方面有神奇功效,其康复效果不比国外进口的、昂贵的祛疤产品差,说明它还有很多潜在价值和未为人知的秘密,丽江有很多这样独特的、珍稀的、有巨大研究和开发价值的生物资源。

青刺果。(奚百川 摄)

进入“V”型谷的中部地带,随着海拔的上升,山核桃、青刺果等一些植物渐渐隐退,取而代之的是其他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角色,如野桂花、五角枫等,特别印象深刻的是野葡萄。

野葡萄多生长在海拔2400—2700米附近,喜欢坡度大、采光好、渗水性能佳,旁边有可供攀援依附的树木或巨石岩缝的砂石地,特点是耐旱耐贫瘠,是一种生命力特别顽强的植物。一株株巨大的野生葡萄树,起初都匍匐躺卧在地上,汲取了大地母亲的无穷力量,只要能够在周边的岩缝或是某一株树丛上顺便搭把手,就能够借势借力,像一条条腾地而起,飞向空中的巨蟒一样,连绵几十米,淋漓尽致地舒展开自己的每一根枝条,每一片叶片,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长成一片片葡萄林。

阿福说,这里的葡萄树五六月份开花,到秋季便能结出一串串小小的、黑黑的果实,成为山中鸟兽们的佳肴。我见到的最大一棵葡萄树,其树干几乎有一个小水桶那么粗,枝干已绵延到了二三十米开外。百度百科里介绍说,山葡萄是我国仅存不多的野生葡萄品种之一,富含18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以及锶、碘等2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每克山葡萄含高达910个单位的SOD抗衰老元素,有养颜美容之功效。另外,山葡萄还是酿造优质葡萄酒的最佳原料,是世界健康型葡萄酒的典型代表。葡萄籽中富含的花青素,其抗氧化的功效比维生素C高18倍之多,是真正的抗氧化明星。

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海拔、气候、地质方面的多样态造就了生物物种资源的多样性,每一种独特的、不一样的生态环境都会被几种相应的植物以最恰当、最合理的方式充分利用,形成“一个萝卜一个坑”,“到哪个山头唱哪支歌”的景象,绝不会白白浪费,这也是达尔文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

名副其实的葡萄沟。(奚百川 摄)

来到“V”型谷上部地带,也就是靠近克灵居峰从的根部地带,这里空气清新潮湿,树木繁盛,需要两三人合抱的大树随处可见,其中路中央有一棵造型特别奇特,完完全全地长成为一个有手有脚、长着牛首马面似奇怪动物的大栗树,看到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指环王》里来自中土秘境之法贡森林,能够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样自由迁徙,像精灵一样沟通交流,最后在阿拉贡、霍比特人的劝说下投身正义之战,一路摧枯拉朽的树人部落。

造型奇特的古老栗树。(奚百川 摄)

一只伪装成枯叶、长着动物“眼睛”的蛾子。(奚百川 摄)

下午两点时,我们来到一处长满杉树的坡地边上,正在一棵大树背后静静地休息,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踏碎枯枝败叶的“咔嚓”声,中间还杂夹着“昵昵哝哝”的哼叫声,显然是某种大型动物正在经过。阿福示意我们安静,屏息静气倾听,之后又肯定地说:“是野猪,我们可以远远地看一下。”

我轻轻地探出头,朝着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左下方三四十米开外,一前一后有两头中等个头,一两百斤重的野猪正朝我们这边走来。我平生第一次在野外见到野猪,既想给野猪来一张大大的特写照,心中又不免有些害怕,一不小心把脚下的干树枝给踩断了,发出了声响,很快就被警觉的野猪发现了,僵持对视了几秒钟后,野猪立马转身跑去,很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本来,我已经把镜头拉得很近,两头野猪都完美地被固定在了画面中间,但因为担心和害怕,下意识地犹豫卡顿了一下,汗淋淋的双手硬是没有能够给这对野猪兄弟定下格,留个影,待我再次回过神来,一番操作之下,只拍得其中一只逃离现场的背影照,也算是收获和见证了。

野猪落荒而逃。(奚百川 摄)

邂逅野猪之后,我们又往上走了几百米,很快就来到克灵居峰从脚下,抬头一看,克灵居依然高高在上。今天我们从村子出发,一直在天梯似的山路上不断地向上攀登、攀登,已经走了近三个小时,直到来到它的脚下,但克灵居似乎没有变化,甚至还更高大、更巍峨、更挺拔了,像一堵垂直升向天空、高达千万米的巨大铜墙铁壁,哪里还有什么路可走呢?

阿春说:“哥哥,上面几乎没有路了,一般人是轻易不敢到这儿来的,即便说有路,那也是很多年前,极少数冒险上山采药的人和布下野兽夹子的猎人,他们舍身闯出来的路,不能称为路的路,近些年完全没有人走,就越发艰难了。”我高高仰起脖子,呆呆地看着克灵居,心中只剩下一个念头,罢了!罢了!

出发前我一心想登高望远,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但在如此伟岸挺拔,始终同我们保持着距离的山中奇男子、伟丈夫——克灵居面前,又岂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登顶征服,为所欲为的呢?即便是换一条路线登顶,站在山巅呼喊宣泄几声,那又能怎样呢?这莫非是所谓的天绝人路,是老天在善意地警告我和提示我:有时候,有些事,过犹不及,适当地保留一点距离、一份神秘、一颗敬畏之心,也未免不是好事!

即使是到了科技极为发达的今天,自然仍然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休养生息之所,作为自然产物和受益者的人类,哪有什么征服自然,把大地踏在脚下的资本和可能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可笑悖论。或许古人比我们更懂得“高山仰止、望峰息心、适当留白”的道理,因此我们要向有智慧的古人学习,学习传统文化里的那种“敬天爱人、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的追求境界,而不是一味索取,处处标榜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定胜天、山高人为峰”这样的肤浅表达,这同样是一种高深的生存智慧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处世哲学。

克灵居高高在上。(奚百川 摄)

面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伟力,如此近距离地靠近大山,既然今天峰顶无论如何也到达不了了,那之前一度心心念念的克灵居上还有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在吸引着我前往呢?

1936年,硬汉派作家代表海明威在他的自传体式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里描述过一只豹子:“乞力马扎罗是一座高5892米的长年积雪高山,非洲第一高峰,马塞人叫它‘厄阿奇——厄阿伊’,即上帝的神庙。在西侧高峰附近,人们发现有一具风干冻僵了的豹子尸体,豹子为什么要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却无人知道。”

而我心中也装着克灵居上的另外一只豹子:40年前,村里有一位猎人,祖上都是猎户,他孤身一人来到克灵居上巡山,查看之前布下的兽夹,当他爬到一处巨大的陡崖旁边,很远就听到了巨大的咆哮声,一定是有什么未知的野兽被困住了。就迂回攀爬到高处,壮着胆子,循声望去。只见下方如丝线似的崖边山道上,一只异常高大威猛,色彩斑斓的金钱豹因一条前腿被夹子夹住,正在来回转圈,声震山谷,情况紧急颇为恐怖。机敏而勇敢的猎人依仗着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势,镇定下来,瞄准胸口处开了一枪,一击命中,鲜血汩汩直流。但豹子并没有应声倒下,勇敢的猎人立刻再迎上前去,在距离七、八米远的地方,对着大声咆哮猛扑过来的豹子眉眼处又是一枪。这枪击穿了豹子下颌骨,一下栽倒在地上。猎人接着又果断地补了第三枪后,便鼓足勇气,岔开双腿骑在豹子身上,一手按着脑袋,另一手高高地抡起拳头,比划着要打的样子,口中大声喝道:“什冷瓦英,尼吉阿高伊”(意为你服不服?我打败你了!),像极了小说里武松打虎的情景。此时,虽然豹子已经动弹不起了,但棍子一样粗的尾巴还在地上乒乒乓乓地乱敲乱扫着,过了几分钟后才彻底不动了,惊魂未定的猎人方才出了一口大气,瘫坐在地上,再慢慢地点上一支烟放松下来。回家之前,按照古老习俗,猎人要简单地向山神和豹子作祷告,请求忏悔原谅。因为已经被捆住了两手两脚的豹子太重太长,费了很大劲才把它跨到了肩上,慢慢地背下山去,地上还很长地拖了一截。20年前,我都还曾有缘见过这张巨大的豹皮几次,据说从头到尾足足有九尺七寸(3.2米),单是远远地在一旁站着看着,就已经觉得寒气逼人、未睹先怯了。

基于上述原因,我虽无猎人的胆识、豪气和智慧技能,却也很想到豹子走过的地方去看一看,也算是弥补了未能登顶的遗憾。

在阿福的帮助下,我们像猿猴似的手脚并用,艰难地在刀砍斧劈似的崖根边上攀爬了大约三四百米,来到一处只有立锥之地,全无人行、唯有兽走,细若绿带一样飘在悬崖顶上的兽道上。不远处,有一棵苍劲古老的大栗树,看上去惊险异常。阿福:“这就是当年猎人射杀金钱豹的地方。”我想:非常之境,方有非常之物,克灵居和金钱豹,称得上是这里的王者了!而王者之间的较量,成就了勇敢的猎人“芝亢若”(猎豹者)的美名!自古以来,纳西族就是一个崇尚勇武的民族,在古老的《东巴经》中,有关武士祭的经书就有《武士的起源》《武士的来历》《武士颂》《送武士》《赎武士之魂》等28种之多,甚至还有一个单独的《勇猛女子祭丧仪》(纳西语称“崩丹怒”),专门用来祭祀勇敢的女子,其崇勇尚武之精神,可见一斑。这种普遍性的尚武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和紧要关头,还体现在古老的狩猎文化传统上。如《东巴经》中记载,利恩携带旗帜和弓箭,因射杀老虎和野牦牛而著名;高勒祖先曾徒手从悬崖边上抓到一只岩羊,他的四个儿子梅、禾、束、尤都很勇猛,梅尼拉突曾在密林里射杀了一只老虎,束尼生卢曾在松林里捕杀了一只大黄野猪,反映了纳西先民原始狩猎时期以善猎为偶像,有很深的英雄情结。但更加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除了勇敢之外,积极进取、追求正义、广纳开放、爱好和平的纳西族并不是一个滥用武力、盲目征服、予取予求、贪得无厌的民族,恰恰相反,视自然为同父异母兄弟的传统纳西人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内心深藏着一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只要是跟自然有所索取,就有向自然“欠账”和“还债”的心理观念、传统法则。不管是对人,还是对物,都秉承“和为贵”传统。如东巴教义中就认为,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利用了自然,如开展伐木、割草、摘花、炸石、淘金、打猎、捕鱼、汲水、取蜜,甚至是使用树枝石头等祭祀礼仪时,这些取自自然、利用自然的行为,都是对大自然的一种“欠账”行为,是需要偿还的。因此,从这种敬畏自然、感恩自然的传统观念中,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过去纳西人起房盖屋,乃至于砍一棵树,劈一块石,都要向自然神灵举行一个简单的赎罪仪式,求得谅解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凡是纳西人居住的地方,必定山青水绿,飞禽走兽众多,处处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优越,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原因。

非常之境方有非常故事。(奚百川 摄)

位于克灵居峰从下,“V”型谷开始处的这一片地方被称为“劳挂”。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虎出没路过的意思,另一种是胳肢窝、手臂间的意思。我认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如果把克灵居比作巨人,那“V”型谷两端自上而下延伸到村子前后的巨大山脊就像是巨人的左膀右臂,又因这一带林木繁盛潮湿,因此源于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走了几百米,我们来到路边的一棵栗树下,这个地方被称为“好突古(做饭处)”“非仁带古”(捕鸟处),看似并不起眼,只有简单的一个石灶,一个用树枝围成的像大鸟巢一样的棚子,前方几十米处有一个小小的水潭,却曾经留下过大家的很多美好难忘回忆:如阿春尚在很小的时候,就曾经约过几个小伙伴,学着大人的样子来这里捕鸟,却意外地受到了一大群前来喝水的猴子的惊吓;如阿福曾在这里见到过一头约有五百来斤重的大黄野猪,可惜当时手里没有工具;而其中最为好笑的一次,是身为猎人的姑爹只身一人来到这里,又困又累,索性就生起一堆火坐在旁边休息,却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刚好有一只冒失的猴子前来水潭喝水,因被红红跳动的火苗吸引而回头观望,居然鬼使神差地一下就撞到了姑爹身上,把双方都吓了一大跳,那只猴子也连连尖叫着落荒而逃,这既滑稽又不可思议的神奇一幕,注定是要难忘终身的。就在这个承载着很多有趣人生回忆故事的地方,我们今天也一样生火做饭,高声谈笑,简单地吃了一顿加餐,养足了精神之后,又于五点左右慢慢离开,踏上了回程的路。

近处是石灶,高处树干上倒挂着一个锣锅,左前方有一个鸟巢似的棚子,再过去几十米处有一个小水潭。(奚百川 摄)

退回到“V”型谷起始处,因为阿福要去巡前方高处的另一个山头,我跟着阿春先行下山。阿春说:“原路返回没什么意思,我们不如去几个山洞里碰碰运气”。我说好,于是一路从“V”型谷右侧崖壁边上慢慢下撤,分别去了兹孜岩布夸(鬼藏身的山洞)和纳母咒岩布夸(一个叫纳母咒的人住过的山洞)。兹孜岩布夸有明显的有古人居住过的痕迹,洞顶被熏得漆黑,看上去狰狞可怖。

阿春掏出一个淘宝上买的微型金属探测仪,左探探、西戳戳,满怀期待地说是看看能不能发现一点古董、文物或是金银之类的东西。前几天徒步太子关时,他还给我们讲过一个关于宝藏的故事:很久以前,一位奉科籍的军官用马匹驮着一驮装满金银的袋子,准备连夜从宝山翻越太子关到奉科,由于天降暴雨,不得已而将袋子悄悄地埋藏在某处后回到阿耍落村子,但第二天却怎么也找不到袋子,无奈之下只能悻悻而去。若干年后,他又再次来到宝山,询问当地有无村民发生一夜暴富等情况云云,方才为人所知。

这是宝山人尽皆知的故事,其真实性现已难以考证,但原先金沙江两岸地区和三江口上游水洛河一带盛产金沙,甚至偶尔发现大块狗头金也是不争的事实。本世纪初,金沙江大江截留前,众多不法分子偷偷改装船只,私产滥挖江底河沙采金的丑陋一幕还犹在昨天,真希望它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第二个山洞纳母咒岩布夸早已物是人非,这位独居山中的奇人异士早已作古,但地名却一代代传了下来,如今不大的洞中孤零零地只留下了一个盛水的木槽,反而成了一处山中众多飞鸟前来饮水、洗澡、嬉戏的乐园。

兹孜岩布夸侧洞。(奚百川 摄)

兹孜岩布夸主洞。(奚百川 摄)

兹孜岩布夸洞口远眺群山。(奚百川 摄)

纳母咒岩布夸的水槽和鸟儿洗梳后掉落的羽毛。(奚百川 摄)

快到八点左右时,阿福才欢快地吹着口哨,变戏法似地又出现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三人静静地继续赶路,来到一片高大的核桃林旁边,耳旁不断传来略带沙哑的“咯咯”声,阿福说:“这是一只雄性箐鸡归巢前的叫声,它们喜欢独来独往,只有到了繁殖季节,一只雄鸟才会带着几只、甚至多达五六只雌鸟,妻妾成群地出现。跟随的雌鸟越多,就说明雄鸟越漂亮越有魅力,越能受到异性雌鸟的青睐。”

又过了一会儿,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由于今夜无风,整个山谷都显得十分安静,头顶上方只有繁星在闪烁,美丽的银河看得清清楚楚。正走到一处悬崖旁边时,突然,头顶上方有几道黑影状的东西掠过,连空气也跟着微微震动起来,发出了一阵奇怪的、像小型喷气式飞机一样“呜隆隆”的声音。我吃了一惊,感到莫名其妙,心想莫非是见到鬼了。

阿春笑着说:“哥哥,这是晚上出来觅食的飞鼠在为我们作集体飞行表演呢,它们是高超的夜间飞行大师,白天在崖洞里睡觉,我们可以过去到崖下看看。”我紧跟着阿春、阿福,三步两步跳到山崖边上,我们用强光电筒一打,经过一阵搜索,很快就见到几十米高处山崖边上有几双绿莹莹的小眼睛在朝我们这边观望。过了一会儿,一只垂直地贴在崖壁上的飞鼠慢慢地施展起了腾挪大法,只见吸盘似的扁平状身体贴着崖壁动了起来,很像是一个撑开四肢的翼装飞行员,又像是在海底移动的乌贼,看上去既神奇,又有点滑稽可爱。

《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洛克著)里的飞鼠标本。

我不禁感叹: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独特的环境,竟然催生出了那么多无与伦比、又各具特点的神奇动物,如果此行不来宝山,不去人迹罕至的地方,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知道飞鼠是如何飞行和飞檐走壁的。在路上,我开玩笑似地对阿春说:“宝山真的是一块宝地,只是我们寻宝鉴宝的方式方法错了,它没有埋在地下,也无需用探测仪去苦苦找寻,其实真正的宝藏一直就在你我的眼前身边,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唯有天天和我们相依相伴,近在眼前的这一片绿水青山和山中的飞禽走兽、独特的地理、海拔、区位,宜居宜游的气候环境,优越的光热水条件,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才是宝山真正的、永恒的、无可替代的财富。”

(未完待续)

作者:奚百川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