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伯太子关——丽江宝山石头城考察记(四)-华夏一县一品网

剌伯太子关——丽江宝山石头城考察记(四)

   日期:2022-08-29     浏览:261    

第三天(5月18日)

宝山石城——太子关(水路)——岩可——宝山石城——满谷坞

石头城里信步 金沙江上泛舟

探访岩可古寨 笑谈国际婚姻

春来江水绿如蓝。(和吉胜 摄)

由于头两天路程艰苦,体力透支大,17日晚上深夜,我们一致决定睡个懒觉,将次日行程调整为相对轻松的石头城里信步、金沙江上泛舟。第二天上午,当日高三丈后,我们才渐渐起,五个大男人,以二顿并一顿的方式于中午十二时左右才用了餐。

午饭后,我们趋车从家里出发,途径绍坞古、牦牛寨二个村子,大概十来公里的山路,来到了金沙江边的天险之城——宝山石头城。近年来,由于发展旅游的需要,脱贫攻坚事业的推进,进出宝山石头城的公路从无到有、从时阻到常通,已大有改观,不再是20年前“脱掉高跟鞋光脚走路、望眼欲穿难见面”的情形了。在路的尽头,石头城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停车场,但由于特殊的地形限制,最多能容纳一二十张车,假如远道而来一张豪华旅游大巴,调个头都十分困难(事实上可能也还进不来)。我听阿林说,今年清明,单是从丽江回来宝山祭祖上坟的自驾车就已排成了长龙,围了个水泄不通。因此我想,从保护遗产、协调风貌、优化布局、发展旅游和适宜未来发展需要的角度出发,让大体量现代建筑适当远离核心景区,把停车场、游客集散中心等设施要素放在距离石头城约七八公里远,位于宝山乡政府剌仁村、石头城、上宝山多数村落三个重要片区之间的剌伯补上(火山落村子附近),这里地势开阔、基础稳定、海拔适中(2200米——2600米之间)、发展潜力大、视觉污染小,离高速公路出入口近,水源条件优越,可能是较理想的选址。

宝山石头城于2006年5月25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奚百川 摄)

下车后,我们走在石头城外围狭窄的街巷之中,似乎又回到了丽江古城、束河古镇,只是这里更安静、更古朴,更遗世独立,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里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描写很像,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而言,很容易便可拾得一份浪迹天涯、回归自然、醉心田园、怡然自得、物我两忘、飘飘欲仙的超然心境;但从我这个长期远离家乡一百公里之外的普通观察者角度来看,在石头城看似淡定从容、波澜不惊、与世无争的安静外表下,我觉得她还有一丝寂寥、落寞与无奈。自改革开放以来,新旧世纪之交,在风起云涌的大开放、大变革、大发展浪潮中,曾经在历史舞台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石头城已沉寂得太久太久,游离于开放发展中心之外,封闭在重重大山中间,没有充分经过现代市场经济荡涤洗礼的客观事实,似乎还使她少了一份自信、生机与活力,少了一份只争朝夕、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和勃勃生机。由于受疫情和修建高速公路进场路的影响,我们此行几乎没有碰见游客,即便在石头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碑、标志性建筑——城门打卡地前也是空无一人。在城门前拾级而上,伫立良久,顿感江山依旧,物是人非,思绪万千,“山水林田城、古今中外奇”这十个字,是我所能够想到的关于石头城最好的写照和描述。我还想,时下的宝山石头城和三十年前的丽江古城有很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是封闭落后较好地保护保存了丽江古城,更由于和志强老省长、朱良文教授等一批杰出人士的英明决策、力挽狂澜之下,丽江古城才幸运地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迎来了后来无数海内外游客的纷至沓来和欣赏膜拜。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这种富于戏剧性的一幕也很快将出现在宝山石头城自己身上,在插上腾飞翅膀的同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提前做足功课和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城门是进出石头城的唯一通道。(奚百川 摄)

我们从石头城的正门(西门)进,一路闲庭信步,一路谈笑风生,只经过短短的二百米左右距离,转眼就来到了东门城楼——石头城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地方,虽然小到极致,却也可爱到了极致,是一座真正建在一块独立蘑菇状岩石上的村庄,里面居住着百来户纳西居民;石头城又是一座真正的天险之城、天然城池,水系、道路、城门、护墙、房舍、广场、瞭望塔、烽火台等样样俱全,无不让人啧啧称奇。从东门外向下看,脚底下是层层叠叠的万顷良田,对面是巍峨壮丽的阿祖山,宽阔的金沙江像一条巨大的绿色彩带,自太子关上游飘落,一路纵贯南北,蜿蜒南去。

阿祖山和金沙江。(奚百川 摄)

我们从石头城新修的步道(兼为马道)而下,十多分钟就来到了金沙江边,由于多年前下游又新建了阿海电站,之前一路欢歌笑语、横冲直撞的金沙江不再桀骜不驯,反成了安静祥和、似水柔情的大家闺秀,一派高峡平湖景象。江面上,一张银白色的漂亮海警巡逻艇恰好赶到,徐徐地向我们驶来,这要感谢玉龙县政府办的大力协助,知道我们此行要从水路考察石头城——太子关一带景致,因此特意让库区海事工作人员从阿海电站出发,前来石头城码头站点接应我们。上船后,我们先小范围转了一圈,然后再一路向北而行,横穿太子关,自下而上欣赏太子关峡谷的奇山丽水,再继续前往奉科镇一侧考察,之后又原路折返,准备到石头城南面、剌伯补下游的岩可古村一游。

从水路考察游览金沙江,如果说石头城段的特点是水面平阔、江山秀丽、婀娜多姿,山水田城融为一体,是一幅恬静、优美、壮阔的山水人文画卷。那太子关段则属于魔幻风格,完完全全是由大自然创造出来的神迹,其特点是雄、奇、险、峻、绝,如果现实中有人把江面画得那么窄,两侧是壁立万仞、似乎是从头顶上方几千米高处垂直落下的几百座摩天大楼群堆叠而成的壮丽景象,则多数人只会认为是人为加工创作后的作品,但在这里却成为了惊掉下巴,活生生铁一般的事实。仰望头顶上方,只见清一色光秃秃、完全裸露的高大石灰石岩体上没有一棵树,也不可能长出树。前几年航运事业刚刚兴起时,还发生过山巅猴群故意滚石落江的惊险故事,无不让过往游人胆战心惊,都悄悄地拧了一把汗。从之前和此次金沙江水路考察来看(十年前我从稻城亚丁经俄亚、三江口回丽江时,曾租了一艘小型游艇考察过金沙江奉科段),我个人感觉在615公里金沙江丽江段开展水上航运事业,优势资源基本都集中在玉龙县段内,其中又以宝山石头城——太子关段最有开发价值(长江第一湾段近年来暂时面临龙头电站建设变数,虎跳峡段属迪庆、丽江两州市共有,且不适合航行,梓里金龙桥段以下山水人文景色相对要普通一些)。

石头城金沙江段。(奚百川 摄)

太子关金沙江段。(奚百川 摄)

太子关奇峡。(奚百川 摄)

金沙江奉科段。(奚百川 摄)

离开太子关峡谷前往岩可村。(奚百川 摄)

从太子关水路返回后,我们于三点半左右到达岩可(意为山洞,指石门)村下方的金沙江边上,下了船,沿小路蹒跚而上,大约走了七八百米后,就来到了村子边缘,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岩可是一个典型的纳西村落,大约有百来户居民,村情村貌和石头城一带没有两样,只是没有“石头上的村庄”“云上石头城”那般神奇壮丽的外貌气势而已,但我总觉得岩可村还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这种感觉来自于水。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离村口河边尚有几百米远的距离,我们就听到了巨大的轰鸣声,水的冲击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整条河道都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看不到任何垃圾之类的东西。在村子下方,有一轮转到飞快的水车;在离村口几百米远的田埂附近、河道中央,有一座漂亮的水磨房,平添了几分诗意。水是生命之本、活力之源,有了水,有了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就有了希望和保障。从岩可村自身的历史来看,这里原本只是金沙江边上一块平淡无奇、稍微平坦一些的不起眼地方,是典型的干热河谷,但由于历代纳西先民化害为利、引水入村、大兴水利事业建设,让人工修建的河道水系与村子、田地如影相随,再凭借独特优越的光热水条件,经过长期的运作经营,逐步改良土壤,硬是把荒凉的乱石滩、高台坡地改造成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出产丰富的绿洲宝地,这体现了人的智慧、定力和决心。目前,有零星游客喜欢前往岩可村体验旅行,可能原因有三:第一,有古村秘境之感。岩可村完完全全被大山和金沙江天堑包围,仅有石门通往外界,颇具桃源遗风,再加上民风淳朴,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给旅行者留下了美好印象。第二,交通相对便利。岩可村位于阿海电站——宝山石头城金沙江段中间位置,离石头城下游不远,从水路很快就能到达。虽然陆上仅有石门一条路通往外界,但离宝山乡政府剌仁村不远,可进入性已明显改善。第三,颜值较高。在山石和江河的世界里,这里头顶上方高山巍峨,脚下江河纵横,天地之间居然有这么一个麦浪翻滚、桃红柳绿、瓜果飘香、生机盎然、充满诗意的地方,与苍凉、雄浑、壮丽的大自然形成了巨大反差和鲜明对比,相映成趣。

巨大的石门下是一片美丽的绿洲。(奚百川 摄)

岩可村。(奚百川 摄)

近年来,离石头城较远,位于岩可村南面的悟母村也渐渐变得有名,该村不仅是丽江市东巴文化传承基地,同时也是海外游客较喜欢的徒步点之一,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与纳西族汉子和吉胜与比利时姑娘温蒂喜结连理的爱情故事,以及与他们经营的悟母客栈有关。这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行人虽心向往之,却没能前往一睹其风采。早在2016年,《中国新闻网》就专门报道过悟母村的跨国婚姻现象。文章说:2016年8月18日,当记者在宝山石头城遇到了比利时姑娘温蒂时,她正带着来自意大利、比利时等地的游客游览石头城。提及她与悟母村纳西族汉子和吉胜的这段跨国婚姻,温蒂的脸上还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据介绍,她和和吉胜是2001年在从丽江前往虎跳峡徒步旅游期间认识的,经过五年的马拉松式爱情长跑才有情人终成眷属,于2006年2月3日回到悟母村成婚,现已有一儿一女,正在悟母这个纳西族小山村里经营着自己的客栈和婚姻。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前后,悟母村的另一位纳西族姑娘,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海燕与美籍外教汤姆先生又喜结连理,正式成为了该村的第二对跨国家庭。

和吉胜和温蒂经营的悟母客栈。(和吉胜 摄)

带儿女回比利时外婆家。(和吉胜 摄)

离开了岩可村后,我们一行人又乘船回到石头城码头,再拾级而上,于六点左右回到了石头城内,在一家小吃店里用餐,点的都是简单的本地食材,如炒瘦肉、炒土豆丝、炒白芸豆、清蒸肥而不腻的“玻璃肉”等,价格适中,味道不错,老板娘人也很热情,加上窗外满眼都是无与伦比的山水景致,可以说是用了一顿真正的“风味大餐”。

闲庭信步,随手在饭店屋顶拍了张照片。(奚百川 摄)

晚餐后,我们一行人继续在迷宫似的石头城里溜达散步,最后去石头城城门上方的小广场里集合交流,权当是今日此行的一个小小总结回顾和纪念告别仪式。在这个绝美的瞭望台上,夕阳西下,抬头远眺,四周的景致历历在目,纷至沓来,西面是重峦叠嶂、气势非凡的克灵居,北面是横空出世、巍峨高大的太子关横岭,南面是刀砍斧削似的剌伯补,东面是涛涛的金沙江水,完完全全是山水的世界,而其间的层层梯田和石头城又恰到好处地成为了点睛之笔,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天人合一的山水人文画卷,令人赞叹不已。

从历史上看,有纳西学之父称号的洛克在《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说:“宝山是一个有历史渊源的地方,在丽江以北245里和永宁西南170里处,汉朝属益州,称邪龙县,后汉属永昌郡,唐(公元618—907年)时被纳西人所征服,元朝归降后改称察罕呼鲁罕,元十四年(1277年)设立宝山县,十六年(1279年)升为州,属丽江路。”因此,若以从永宁迁来的第一代纳西人算起,宝山石头城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历史,比800年的丽江古城和400多年的俄亚古寨都要古老,可谓是丽江古城之前的古城。

从地名学和文化传统上看,纳西族地区与虎有关的地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如拉市(虎死之地)、剌巴(虎啸之地,石鼓)、剌巴芝(虎啸之集市,石头)、剌卓罗(逮虎之谷,巨甸)、剌美荣(鲁甸)等等。春节(库市)期间,以前纳西族门上有贴大地红虎、白牦牛图案的习俗(与汉族地区的贴门神相似),寓意平安吉祥如意,这与千百年来纳西族虎图腾、虎崇拜文化密不可分。《东巴经》中也有一篇经文专门讲述了虎的来历,其中开篇就有“世上最初无贤能,大地红虎最能干,世人贤能学自虎,超荐能人以虎来缅怀”的说法。有关丽江玉龙雪山最后的虎出没记录,也出现在洛克的《中国西南古纳西王国》一书中,他写到:“在这个广阔的地方(今牦牛坪),人们会感到迷途难返,流连忘返,绿草地上开着数不清的鲜花,藏人来这里放牧牦牛,草地与石灰岩相接之处称为古苏果,海拔3800米,整个区域过去是浓密高大的冷杉林和桧森林,有虎、豹、鹿、牡鹿出没。几十年前有人放火烧森林,大火连烧几个月,火势蔓延至干板边上,甚至跨过了很深的白水山谷,从此老虎就绝迹了”。因此,我们把“剌伯”、“剌伯鲁盘坞”(多数时写作拉伯,但为与宁蒗县拉伯乡进行区别而称剌伯)翻译为“虎出没之地”和“虎出没的白石寨”是对的,但把 “剌伯鲁盘坞”解释(等同)为“宝山石头城”却是不对的,因为“鲁盘”是指太子关、克灵居、阿祖山等外围的石灰岩高大山体,而非石头城这一块蘑菇状巨石(且也不是白色),“坞”是指包括了绍坞古、满谷坞、宝可坞、玉庐坞、母牛科、阿耍落、牦牛寨、石头城等村村寨寨的上、下宝山,前者是一个更大的、更宽泛的概念,而后者仅仅是孤立的、有限的一村一地,其内涵和外延截然不同。

石头城外,瓦屋鳞鳞。(奚百川 摄)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今后五、六年内,丽江——稻城高速公路(大东至拉伯段)开通后,剌伯补南北两侧,位于岩可村石门上方和石头城上部,分别会有两个高速路出入口,位于重要交通流点上的石头城将能更好地融入周边区域,成为丽江旅游、大滇西旅游圈、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点,形成有机联动,整体发展态势。天堑变坦途之日,千百年的封闭将成历史,大开放、大融合、大变革已成必然,我并不担心宝山的发展,真正担心的——是宝山石头城当前的选择和未来的目标、定位、路径。我想,正如智慧的古人所言:“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遗世独立纵有遗憾,但随波逐流更不可取,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大的视野,只是简单地把石头城当做一个普通的景区,就可惜了!唯望藏在深山人未知的宝山石头城脚踏实地,志存高远,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奋力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全新道路!(未完待续)

夕阳西下,石头城上的小广场、瞭望塔、烽火台和峥嵘远山。(奚百川 摄)

作者:奚百川 五斤五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