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是中华儿女寻根溯源的民族圣地、全国绿色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和陕西能源电力基地,辖5镇1个街道办事处,105个行政村,总面积2292平方公里,总人口13万。近年来,黄陵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等系列重要论述,牢固树立金融与实体经济共融发展理念,坚持把金融赋能作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按照“县委领导、政府实施、镇办部门配合、金融机构落实”的思路,把握金融发展规律,深化金融服务改革,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撬动金融资本,创新金融产品,在金融支农政策、金融资源供给、金融资源配置、金融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探索形成以小额信贷、乡村振兴贷、安乐居贷、涉农企业贷、防贫救助险、保险+期货为主要内容的“四贷两保”金融服务举措,构建起普惠高效、切合实际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01
政银联手
引入“金融活水”
2020年底,黄陵县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三农”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阶段。黄陵县把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摆在重要位置,构建了“县政府统筹协调,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涉农部门协同推进,各银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一是创立一个服务站。依托黄陵轩辕创新中心,整合人行黄陵县支行、县金融办、县融资担保公司及各银行金融机构力量,创立金融服务站——“四贷促进”融资担保窗口,提供融资信息收集、借贷衔接沟通、金融知识指导、政策宣讲等综合性服务,为涉农企业、小微企业搭建起一站式、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同时,大力支持各金融机构持续升级乡村金融服务网点,基础金融服务实现“村村通”。二是设立一笔担保金。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的杠杆作用,采取“政银担”多种风险分担模式,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规模5000万元的担保基金。三是建立三个资金池。先后建立1500万元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县级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2000万元托底支持人才创新资金三个资金池,通过政策引导,促进财政与金融有机融合,有效激发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02
四项贷款
“贷”动乡村振兴
为加快破解“三农”融资瓶颈,解决贷款难、利息高、额度小、门槛高等问题,黄陵县瞄准农村金融痛点堵点,强化组织引导,与涉农贷款担保公司、银行金融机构深度合作,推出了小额信贷、乡村振兴贷、安乐居贷、涉农企业贷四项贷款。
(一)“小额信贷”,“贷”脱贫群众致富。将“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保持政策平稳过渡的基础金融配置,制定出台《小额信用贷款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组建“驻村队员+承贷机构业务员”小分队,引导邮储银行、陕西信合等金融机构,按照“5321”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政策,对有意愿、有需求脱贫群众办理“5万元以内+三年财政贴息+免担保+免抵押”贷款,切实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隆坊镇强村张怀录在脱贫后不仅种植10余亩果园,又发展起养殖产业,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急需资金周转。县金融机构及时上门为该农户办理了3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其发展生猪10余头、羊3只、鸡100多只。目前,全县共有795户群众享受4000万元小额贷款,财政累计贴息402万元,启用风险补偿金32.68万元,有力助推群众发展壮大致富产业。
(二)“乡村振兴贷”,“贷”乡村产业发展。果业、畜牧、特色产业是黄陵三大农业支柱产业。2021年,黄陵县出台《金融支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针对年龄在18-60周岁内,在县域内从事果业、畜牧及农业特色产业经营户以及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推出“乡村振兴贷”特色金融产品。个人最高授信额度30万元,企业最高额度1300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4年。还款方式灵活,一次授信、周转使用、随用随贷,按季结息、到期还本(分期还款)。一是发展果业的本地果农、企业、合作社,给予贷款利息全额贴息;通过招商引资在黄陵县注册的果业企业,按贷款利息的70%贴息。二是发展畜牧产业的,按贷款利息的50%贴息。三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农户、新型经营主体,按照贷款利息的50%贴息。通过“乡村振兴贷”,吸引了更多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领域,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血脉,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全县已有91户苹果种植、畜牧养殖大户享受1527万元的“乡村振兴贷”,助力全县高标准推进1.3万亩“五新”果园改造(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打造省市现代果业示范园10个,创建市级专业镇5个、专业村55个。
(三)“安乐居贷”,“贷”出安全住房。2021年10月,黄陵县遭受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造成1269户房屋损坏、87户房屋倒损。黄陵县及时出台《城乡居民房屋灾后重建实施方案》,量身定制规模3亿元的财政三年全额贴息“安乐居贷”。对采用传统方式重建维修的,单户贷款额度5万元以内,对采用绿色装配式建筑重建的,单户贷款额度10万元以内,政府予以全额贴息,确保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舒心。店头镇建庄村8户受灾群众住房倒塌,需要重建,金融机构及时上门,为每户群众办理10万元“安乐居贷”,由镇上统一规划、设计装配式建筑图纸,采用新型轻钢材料建造,新型空气能设备取暖,可抵抗8级地震,安全性好,舒适度高,有力提振了群众增收致富信心。目前,全县“安乐居贷”累计发放6066.68万元,政府贴息108.71万元,惠及6个镇办1036户群众。
(四)“涉农企业贷”,“贷”动企业发展。针对涉农企业发展现状和资金需求,黄陵县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果库贷、邮农宝、惠农e贷、秦青贷”等系列涉农企业贷款,完善担保模式,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陕西富润林农业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水果种植、批发、储藏及进出口业务,县担保公司在获悉该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出现资金需求后,主动与银行联手为该企业提供200万元融资贷款及四年期限担保,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目前,全县涉农企业贷款累计发放101笔,融资担保金额1.3亿元,其中:果库贷款41笔,金额0.66亿元,占总涉农企业贷款51%。通过涉农企业贷款,帮助企业在苹果新品种苗木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上进行延伸,促进“产加储销服”“农科文旅贸”融合发展,先后扶持培育国家示范社3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0家、全省百强社3家、市县级示范社58家。
03
两项保险
“兜”住风险底线
发展普惠金融、保障社会民生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黄陵县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确保各项金融服务下沉到基层消费群体和消费场景中,实现金融为民、利民、惠民、安民。一是“防贫救助险”,“兜”住返贫防线。坚持以确定性举措应对不确定性风险,2022年6月,黄陵县出台《防贫救助保险基金实施方案》,由县财政列支,人保财险黄陵支公司与县乡村振兴局签订协议并出具保单,办理防贫救助保险,针对全县所有脱贫户和“三类户”因病、因学、因灾、住房、突发严重困难等五种返贫致贫风险,按照每人每年100元保费进行投保,确保一旦出现返贫风险,第一时间根据实际费用进行理赔。比如:因病或因意外伤害需要医治的,住院医疗费用及重特大疾病慢病门诊医疗费用按现行政策报销合规费用后家庭负担仍然较重,经核查仍存在致贫或返贫风险的,给予5000元—20000元的理赔。二是苹果“保险+期货”,“兜”住产量价格双底线。黄陵属世界最佳苹果优生区,苹果种植面积26万亩,年产鲜果35万吨。为了进一步稳产量、稳价格、防风险,提高果农务果积极性,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黄陵县与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商所)、长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长江期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陕西人保)合作,将期货公司对冲价格风险与保险公司优势相结合,试点推行了全国首单苹果“保险+期货”收入险。根据黄陵苹果产业实际情况,该保险核定每斤苹果价格2.91元、每亩地产果3000斤进行承保,每亩保费948.06元,郑州商品交易所、黄陵县财政、果农按照4.5:4.5:1的比例缴纳保费,长江期货负责“保价格”,陕西人保负责“保产量”,一旦苹果期货价格出现下跌,长江期货就将价格端的赔付先行赔给陕西人保,陕西人保再统一将价格端和产量端的赔付款一起赔给果农。2021年,该保险共理赔249.17万元,其中产量理赔607户7048.8亩249.17万元,期货价格因上涨未进行理赔。理赔涉及3镇15个行政村607户,亩均赔款最高达到2623.95元。
黄陵县“四贷两保”金融“活水”实践,有效破解了农村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和农民缺乏抵押物、担保难的金融服务困局,打通了金融支农助农的“最后一公里”,在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带动农民稳定增收、助推银行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出独特优势和显著作用,有效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江春水”,为持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延安市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