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委书记武文罡: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聚势蓄能谱写共富新篇-华夏一县一品网

安康市委书记武文罡: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聚势蓄能谱写共富新篇

   日期:2025-07-04     浏览:2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20421日赴安康考察调研时寄予的“平安顺利、幸福安康”美好祝愿和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活学活用“千万工程”经验,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欠发达地区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以产业融合壮大富民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是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能力的关键所在,通过提升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品牌化水平推动产业振兴,才能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才能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才能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安康市始终坚持融合理念,依托资源、依靠科技,着力发展富民产业、培壮富民经济,特别是充分发挥天然富硒比较优势,组织实施“富硒+有机”品牌提升行动,全力做好茶叶、魔芋等“土特产”文章,累计开发富硒有机产品300多个,建成茶园112万亩、种植魔芋93.37万亩;其中“安康富硒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到52.23亿元、跃居全国第十九位,60余万群众“因茶致富、因茶兴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扎实推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行动,创新推广“国企带镇村”“乡建公司”模式,全市178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全部超10万元。抢抓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机遇,“无中生有”引进发展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产业,累计培育新社区工厂1009家,在营毛绒玩具(织袜)企业达到800余家,吸纳就业2.2万余人,实现产值超75亿元,有效带动易地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资源共享统筹城乡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要在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现代化的乡村离不开优质的公共服务,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能够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居民平等共享现代化成果。安康市积极探索城乡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的“安康路径”,出台《关于在全市加快建设“三个紧密型共同体”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通过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资源重组,构建起人财物统筹、责权利一体的“一家人”模式,有效缓解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不均等、有效性不足、群众获得感不够等问题。以“管理共进、师资共用、资源共享、文化共融、考核共评”的“五共”路径,组建紧密型城乡教育共同体101个,双向交流教师1010人,覆盖学校479所、学生26万人、教师1.9万人,覆盖率分别达97%91%90%,促进办学治校能力、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以组织架构统建、资金打包统合、医疗服务统提、内部运行统管的“四统”路径,组建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12个,设置牵头县级医院15家、成员单位医院21家、县级和镇级分院166家,覆盖卫生技术人员1.5万余人,实现城乡群众看病共享好资源、就近不跑远、费降少花钱。以机制一体贯通、设施一体管理、服务一体供给、力量一体调配、文旅一体融合的“五个一体”路径,组建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总中心10个、分中心140个、子中心或联合子中心1013个,成立各类群众文化社团1677个,选派600名文化特派员结对指导,推动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更有效、文化活动举办更经常、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更突出、文化赋能发展效益更凸显,相关做法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以和美乡村打造生态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人们寄托乡愁的精神家园,山水林田就是乡村的本底,瓜果菜蔬就是乡村的特色,花草河塘就是乡村的风景,农家民居就是乡村的画卷,在具体建设中,应多一点自然、少一点人工,多一点本真、少一点仿真,多一点乡土、少一点洋品,让自然更有韵味,让本真更有品位,让乡土更有原味;要深入挖掘乡村资源,因地就势、就地取材,巧夺天工、妙趣横生,严防不切实际大兴土木,严防求洋出奇破坏风貌,严防城镇思维整齐划一。安康市坚持因地制宜、注重保护、体现特色,完成1603个村庄规划分类,统筹空间布局、房屋风貌与乡土文化,科学推进“留、改、拆、建、管”,因地就势实施“微改造”,切实让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创新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拆违建、清四乱、除残垣、建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9.96%,自然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96.8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


以孝义善举涵文明乡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同传承优秀农耕文化结合起来,同农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结合起来,弘扬敦亲睦邻、守望相助、诚信重礼的乡风民风”。“孝”和“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大力弘扬孝义文化、引导广大农民积极践行孝老爱亲、重诺守信、见义勇为等孝义善举,既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又有利于通过移风易俗提升乡村善治水平。安康市大力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评议、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等活动,下气力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问题,累计选树“孝义之星”“孝义家庭”“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3200余人次,有效激发了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探索推行“三线两化一平台”“说论亮”等基层治理模式,创新“无忧调解超市”等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协调推进,平安建设满意度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获授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以党建引领凝聚振兴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关键在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巩固好、发挥好党的组织优势,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凝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安康市扛牢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健全完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巩固衔接领导小组、领导包抓帮扶等体制机制,用足用好各级帮扶力量,持续激发干部群众协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迭代升级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联”工作机制,推动村级党组织由“单兵作战”向“协调联动”、产业发展由“弱小分散”向“规模经营”、资源配置由“粗放低能”向“精准高效”转变。整合1300名驻村第一书记实行“组团服务”,通过组织共建、产业共兴、产品共销、治理共抓,实现帮扶力量聚零为整、帮扶资源融合互补、帮扶成效叠加放大。


推进乡村振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发展目标。下一步,安康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围绕习惯养成、品位提升、文化赋能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陕西省安康市委书记)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3期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