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有特色的民宿
可以是一处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
可以是让孩子快速成长的课堂
还可以是人们记忆中
抹不掉的色彩与美好……
进入暑期旅游旺季
民宿迎来避暑大军
其中既有拖家带口的亲子家庭
也有喜欢自然的年轻人
近年来
出门游玩寻一处舒适的乡村民宿
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度假首选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今年乡村民宿有何变化?
未来该如何提质发展呢?
研学特色民宿预订火热
暑假来临,乡村民宿的预订高峰如期而至。据媒体报道,近期途家民宿平台上的乡村民宿供需两旺,7月份预订量环比6月份增幅达95%,比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30%;乡村民宿供给数量超过40万家,比2019年增长了2倍以上。近一个月全国持续经历高温闷热天气,避暑游仍是暑期游的重点。带有山水避暑条件景区周边民宿预订量环比6月增长翻倍。其中,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凭借凉爽的气候,其暑期民宿预订量增量迅速,环比6月增长近16倍。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今年暑假,带有暑期研学体验、为孩子量身打造“民宿+”活动的民宿备受家庭游客的青睐。为丰富客人的体验感,不少民宿面向亲子客人推出了夏令营和公开课等“民宿+研学”产品,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途家数据显示,进入7月以来,平台上带有“研学”“亲子”等关键词的民宿浏览量明显增长,环比6月增长近两倍,相关民宿预订量环比6月增长近八成。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吕宁
“民宿+研学”既可以看作是民宿的衍生品,又可以视为研学内容的扩大化,是青少年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主题教育活动,与平常跟随父母或普通的旅行团不同,教育学习内容比较突出。
各民宿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已学知识,创新设计研学主题,增加多层次的动手实践机会,开发体验度高的活动产品,寓教于乐,让孩子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发展乡村民宿须严守“红线”
然而,必须正视的是,有的地方借乡村民宿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兴建别墅出售。特别是,在经过模式化的旅游开发之后,传统村落正出现雷同化、同质化、商品化,原有的村落文化被肢解、异化和歪曲。如何保护好这些美好的传统古村,留住历史记忆,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早在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提出,要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各地旅游发展规划,以乡村民宿开发为纽带,开展多元业态经营等。
可见,发展乡村民宿,还须严守“红线”。2019年12月,海南省政府出台《海南省乡村民宿管理办法》,明确要求新建乡村民宿必须坚持逢建必报,严禁以开办乡村民宿名义变相发展房地产。各地不妨借鉴海南做法,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对乡村民宿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开办要求、开办流程、经营规范、监督管理等重要环节。同时,发展乡村民宿,不能以侵占农地、损害农民土地权益为代价。要引导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充分依靠自有闲置房资源,与城市合伙人共同创办“农家乐”式乡村民宿,实现增收致富。特别是,对农民进行传统村落的重要价值、保护内容与方法的宣传和教育,启发农民的文化自觉,在发展乡村民宿过程中,避免破坏性旅游开发。
//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吴若山
受消费升级和疫情影响的双重挑战,当前不少乡村民宿发展面临缺乏特色化经营、缺少多途径增收等现实问题的考验。此次《指导意见》聚焦解决问题、提升品质的思路,靶向施策,为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引,将为乡村民宿进一步热起来、火起来提供十足的政策红利,为乡村民宿以及旅游业注入发展活力。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此外,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时还陷入了“颜值”大比拼的误区之中。有的只注重外观之美,不惜花重金豪华装修和装饰;有的违背自身的独特风格优势,大搞“辣眼”行为艺术。更有甚至,有的竟不切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实际,生搬硬套地照搬他人作品。这些乡村民宿虽有靓丽、光鲜的“颜值”,却难以赢得游客的认可、青睐,个中缘由,就是因为只有“颜值”而没有品质。
其实,一个地方的民宿发展有没有“人气”和“钱景”,除了当地的旅游资源是否丰富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民宿的品质和内涵,包括民宿的独特风格、市场规范化管理,以及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等等。只有“颜值+品质”,双管齐下,并驾齐驱,民宿经济才能得以持续、良性发展。
今年年初,全国首批58家甲级、乙级旅游民宿名单出炉,一批风格独特、品质过硬的民宿成功入选,这验证了民宿发展除了要“颜值”,更要品质。只有品质过硬,表里如一,这样的民宿才能被消费者看得见,才能被消费者认可、青睐。否则,只有徒有虚表的“颜值”,而毫无品质可言,这样的民宿注定难以持续、壮大发展,甚至会遭遇“开门即歇业”的尴尬。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副院长 邓宁
当前,乡村民宿供需两旺,但中高品质的乡村民宿与市场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目前市场仍以中低端乡村民宿为主。乡村民宿的发展面临标准建设滞后、同质化明显难以形成特色品牌、缺乏专业化经营和运营人才、行业监管覆盖面和效率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上双发力。
硬件主要体现在乡村民宿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比如更加注重乡村民宿交通的通达性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提升;以旅游服务接待标准建设带动乡村民宿基础设施的优化;构建体现休闲度假属性的场景化项目;加强乡村民宿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等。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乡村民宿如何提质发展?
民宿首先是作为住宿设施产生的,在当下城市快节奏与乡村慢生活的相互碰撞下,民宿逐渐成为一种理想中的田园美好生活形式。推动民宿业发展,离不开基层党委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干部帮扶。
首先,民宿发展成本相对较少、体量较小、起步较快,普通老百姓都可以将住房打造成“客房”。若缺少统一规划就可能“各自为政”,导致当地的民宿业杂乱无章、野蛮发展。可以围绕提供“后备箱”“伴手礼”等产品服务,立足一个村、一个镇,进行旅游产业总体规划,打造一定的风貌特色。
(图片来源 | 新华社)
其次,服务不仅是民宿自身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其口碑好坏更直接影响当地旅游生态,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可以制定地方性民宿发展标准,加强日常管理督促,把服务质量摆在重要位置,让游客拥有“廉价实惠”的感觉。打出好名声,才会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源。
最后,在遍地开花的民宿中脱颖而出还可以靠“特色”。除了特色美景、美食,民宿更需要用高品质的服务来吸引游客。可以将当地文化融入民宿的建设、配套、服务全过程,让游客有“独具一格”的体验。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才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力。
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
只有那些“颜值”与“灵魂”俱全的民宿
才有可能赢在当下
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引流助力
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上大展作为
来源 | 中国经济网、中国旅游报、东南网、济南日报、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