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春:因“绿”而名,因“绿”而兴-华夏一县一品网

云南绿春:因“绿”而名,因“绿”而兴

   日期:2022-08-14     浏览:212    

8月12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绿春县专场发布会召开,中共绿春县委书记何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闻发布会现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春县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正满怀信心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8.98亿元,是2012年的3.1倍,年均增长10.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3亿元,是2012年的2.94倍,年均增长13.24%;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9.89%、29.43%,县域经济显著增强。

绿春县城全景 张洪科 摄

交出脱贫攻坚时代答卷 谱写乡村振兴壮美篇章

绿春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奋楫笃行,8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22544户10671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设54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1个分散安置点,2338户1068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挪穷窝、断穷根。

“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绿春县的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缓缓展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做到力度不减、靶心不移。乡村振兴机构队伍衔接平稳过渡,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各项政策机遇。并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有效路径,启动实施“党建引领,六村同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分年分批打造一批示范村。

与此同时,绿春县还全力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满意感。

——坚持教育优先,严格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步提高。

——深入推进健康绿春建设,加快医疗卫生项目建设进度,行政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县级公立医院均达到脱贫成果巩固标准。

——织密织牢民生兜底保障网,十年来,发放城乡低保金9.57亿元,各类救助金1.42亿元。农村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76.49%,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2000余名低收入脱贫人口就近就业。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利用,涌现出《跳鼓》《新米节》等一批民族文化精品。

“一步跨千年”的大头拉祜寨新颜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 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绿春县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稳定粮食生产面积40万亩,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建成特色产业园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成功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三区两基地一示范点产业布局;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成改革事项864项。党政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边境发展政策利民惠民。

经济发展要看“面子”更要看“里子”。绿春县着力破解瓶颈制约,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交通先行,全力加快路网建设,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4493.7公里,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率分别达100%、89.9%;扎实推进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城镇集中供水率、农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100%……深入推进“美丽县城”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马鹿塘茶园 卢一华 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擦亮绿色发展名片

绿春县因“绿”而名,因“绿”而兴。

2021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州第一,饮用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均位居红河州首位……

肉眼可见的成效离不开绿春县因地制宜的生态保护机制。通过持续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面山通道绿化,建成阿倮欧滨森林公园一期、二期工程,腊姑、桐株梯田片区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保护区,生态环境整体向好,美丽绿春建设迈出新步伐。

爱护“绿”、懂得“绿”还要用好“绿”。绿春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贯彻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积极申报GDP和GEP双核算、双运行试点示范县,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着力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黄连山水库 吴俊鑫 摄

抓实边境管控工作 确保边疆长治久安

边境稳固,固在勠力同心。绿春县树牢“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唱响“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主旋律。

一方面,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绿春发展的生命线,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完成全省边境小康村示范点二甫新村建设,全力打造富边样板、稳边示范、守边屏障。

另一方面,深化法治绿春、平安绿春建设,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打好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持续抓好边境地区综合整治,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新的征程上,绿春县将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不断绘就“哈尼家园•生态绿春”的美丽新画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民警在边境巡逻踏查 谭震 摄

绿春县十年答卷有哪些亮点?

一起来了解一下

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扛起攻坚责任。组建8个专项组,接力发起“四季攻势”“底数清”“百日总攻”“大沉底、大排查、大作战、大提升”等专项行动;严格落实挂牌作战制度,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聚焦深度贫情,始终精准靶向施策。全面实施“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累计投入扶贫资金80.08亿元,坚持“三个零”目标,全面保障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把产业提质和稳岗就业作为贫困群众长效增收的固本之策。围绕脱贫返贫隐患、非档易致贫风险点,制定出台贫困动态监测暨返贫风险防控实施办法。

强化协同作战,多方凝聚攻坚合力。5035名干部开展亲家式结对、亲戚式帮扶,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83支369人。2014年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中央定点扶贫共投入帮扶资金1.99亿元,省州县123家挂联单位协调投入5.68亿元。

突出干群互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覆盖全县行政村的脱贫攻坚“动力小站”91个,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制作并用活791个红黑榜,组建797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群众收家治家、养成习惯。

深化党建引领,实施党建脱贫“双推进”。选派295名“支部辅导员”,组建脱贫攻坚临时党支部490个,成立“党员先锋突击队”104支。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践“强组织、建基地、育能人、扶大户、带农户”的党建脱贫“双推进”新路子。

今后,将继续苦干实干加油干,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海长宁区助力绿春发展刺绣业

发挥生态优势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大树生态品牌,展示生态绿春形象。以优厚的森林生态禀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等。未来,还将积极创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县等生态主题品牌,展示生态绿春形象。

大兴生态产业,巩固生态惠民工程。谋划一批生态修复、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等生态建设项目,助力青山增绿;发挥林业资源优势,探索森林碳汇交易促进生态价值转换,真正让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大力招商,引进一批生物产业和农特产品加工不冒烟的生态企业,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大兴文化产业,厚植民族文化底蕴。积极创作以民族文化为题材的歌舞文艺精品节目哈尼族舞蹈、文艺节目等,民族服饰、手工艺品、茶叶、长街古宴等,已成为民族文化“行走的名片”。

大推文旅融合,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突出“一山一林一座城,一戏一歌一桌宴,一水一田一杯茶”特色元素,谋划一批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持续深化以长街古宴为重点的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突出休闲康养主题,打造文旅精品线路,发展旅游经济。

文化产品

茶产业发展势头足

目前,全县已发展茶叶24.5万亩,占红河州茶叶总面积的61%,人均实现1.17亩;2021年干毛茶产量2.38万吨,实现产值4.202亿元,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红河州首位。

落实政策定措施。先后制定下发茶产业发展奖补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茶产业发展方向。谋划项目引企业。编报茶产业项目申报材料,引进国家级龙头企业,引导县茶协、茶企、种茶大户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实施项目抓进度。2022年重点实施有机茶园示范基地建设24600亩,创建30个绿色有机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茶叶提质增效,推进茶产业地方团体标准制定项目和玛玉茶品种资源保护项目;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奖补、茶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等。产研融合重培训。组建绿春茶科技小院;邀请专家对全县茶企开展制茶技术培训、茶园管理培训。宣传推介创品牌。邀请省州主流媒体记者到一线茶园采风,激发全民参与“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热情;注重茶叶品牌创建,目前,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茶企36家、证书45张、产品60个,认证面积3.3万亩。

下一步,将对标茶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加快示范创建项目落地见效,三年内高质量完成“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各项目标任务。坚持标准化引领,集中连片打造一批规模化现代化高标准生态茶园。坚持制度化管理,严格实行茶叶生产违禁农药实名制销售管理和茶叶投入品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坚持特色化发展,发展观光茶业、体验茶业、创意茶业等新业态。坚持数字化创新,支持茶企构建全产业链数字化防伪体系试点。坚持品牌化驱动,做好“中国甜茶之乡”、“绿春玛玉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坚持组织化联接,探索“茶业+初制所+合作社+农户+基地”联农带农富农模式,带动80%以上茶农增收致富。

哈尼姑娘采茶

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有声有色”

着力完善领导机制。组建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着力打牢思想根基。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着力明确创建路径。制定出台《绿春县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着力选树典型样板。突出边境、强边固防、乡村振兴、绿色生态等特色,制定一个点一方案。

凝聚宣传教育合力。深入开展宣讲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活动。凝聚核心价值观合力。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深化“五爱”教育。凝聚民族文化根脉合力。民族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得到大力提升。凝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合力。先后组织语言文字工作业务培训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聚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稳步高位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聚焦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稳步高位推进自然村项目建设;聚焦“一县一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稳步高位推进茶叶产业发展;聚焦自然禀赋绿色生态资源,稳步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焦汇集全民智慧结晶,稳步高位推进发展瓶颈破解;聚焦民生保障为民办实事,稳步高位推进群众幸福指数提升;聚焦全民边境抗疫防疫攻坚战,稳步高位推进强边固防工作。

串联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各族群众实现互嵌式居住生活。串联社会活动。积极参加省州层面组织的互观互检活动15期220人次,县内组织互观互检活动8期300余人次。串联社会帮扶。抓住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绿春机遇,充分发挥帮扶实效,助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万余人次。

当前,各民族同心同德、血脉相连的团结牢不可破,让绿春筑梦更有底气,追梦更有依靠,圆梦更有激情。

各民族齐唱颂歌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记者:周勇 吴富水

未署名图片由绿春县委宣传部提供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