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是践行“两山”理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泗阳县坚持聚焦民生福祉,围绕村容村貌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产业升级等重点目标任务推进,持续提升农村居住品质,让农村成为百姓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环境优 扮靓村庄“面子”
人居环境整治作为美丽田园乡村建设最重要的一环,是提升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最有力举措。从公共空间治理到“厕所革命”,从污水处理到垃圾分类,从道路硬化到农房改善......村庄净化、绿化、亮化、美化,造就了万千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树立了标杆。如今再走进泗阳的乡村,处处是风景,入目皆清爽。修葺一新的农村房屋,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错落有序的房屋,宽敞整洁的道路,民风淳朴的农家小院,蓝天白云伴随着鸟语花香,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让人格外陶醉。这是泗阳县美丽田园乡村创建行动取得的重要成效,也为未来乡村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良好的村居环境,离不开村民们的共同参与,也离不开常态化管理和有效的工作机制。泗阳县各乡镇街道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广泛听取村民意见,明确整治任务目标,细化责任分工,聚焦河道污水治理、广告清理、公厕改革等农村人居环境重点任务,分线推进,合力攻坚,开展全方位、无死角整治,努力为群众创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
设施全 充实乡村“里子”
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泗阳不断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助推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铺设生产、生活道路,并安装路灯,村庄道路优良率达97.4%,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对已建成的农路进行提档升级。大力实施农村公路绿化提升工程,按照宜林、宜路、宜植的原则,坚持一路一景、一路一品,逐步实施农村公路景观绿化,不断提升道路绿化层次和档次,形成错落有致的农村公路绿化景观,让农村公路完成了从林荫小道到美丽走廊的华丽转身。
除了四通八达的公路,泗阳县各乡镇街道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之家、百姓礼堂、文化舞台等“十位一体”项目建设,水、电、路、气、桥等公共基础设施同步配套到位,让农民享受和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在社区营造一种新的生活形态,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产业特 鼓足农民“钱袋子”
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离不开产业支撑。泗阳县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接二连三”的思路,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结合村庄现有产业基础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精心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在穿城镇小史集村农旅融合示范区内,4000多亩菊花竞相开放,打造“东篱花田”品牌。3000平方米的厂房内,机器不停地忙碌着,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卢集镇薛嘴村,2000多亩的金黄水稻,等待着收割回家;一棵棵果树整齐有序地排列,等待着采摘装车。在城厢街道卜湖社区,1500多亩养殖场里的鱼虾蟹活蹦乱跳,丰富的水域资源推动当地水产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
除此之外,泗阳县还形成了李口镇八堡村的荷藕、新袁镇三岔村的中药、卢集镇郝桥村的果蔬、新袁镇灯笼湖社区的羊肉等一大批富民产业,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泗阳县将结合农房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串点成线、以线带面”推动特色田园乡村示范区建设,重点沿国省干道、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等区域,每年选择5个以上规划发展村庄进行提升改造,建立集体土地农房改善项目风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长效维护机制。截至目前,该县已有省命名特色田园乡村7个、建成美丽宜居村庄171个,绿色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照进群众的幸福生活。(记者 李淑艳 通讯员 张德冰 张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