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5日,由茅台集团发起,CCTV和四川郎酒、贵州习酒、贵州国台、贵州钓鱼台等四家酒企共同参与的大型脱贫帮扶行动——“走进源头、感恩镇雄”,在赤水河源头第一村,云南省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正式启动。
赤水河发源于云南镇雄,全长523千米,流域面积20440平方公里,流经云、贵、川三省的14个县(市)、在四川合江注入长江。
一条赤水河,绵延千里,养育了大大小小数十家知名酒企,总数占到了全国白酒企业的60%,是当之无愧的“美酒河”。清代诗人曾咏道“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再贴切不过。
为什么赤水河畔出美酒?
华夏大地,不乏钟灵毓秀的名山大川,为什么赤水河如此特殊,能成为中国名酒的摇篮?
这还得从赤水河的地质结构说起。
赤水河流经的地层多由沉积岩组成,这些紫红色砾岩、细砂岩夹红色含砾土岩,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两岸红土层源源不断地渗入赤水河,不但溶解了红土层所富含的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又滤出了纯净有机、甘甜可口的清冽泉水。
春夏雨水丰沛,大量紫红色的土壤颗粒入水,水色赤黄,成为名副其实的“赤水河”;一旦入秋,雨量骤减,水流日趋平缓,河水也恢复清澈透明,正好方便河水两岸的各大酒厂取水润粮,开甑酿酒。
古人常说,“水为酒之血”。自古以来,酿酒用水多有讲究,白酒的讲究就更多了。
第一要“清”,没有污染的清澈水源才能酿出甘甜可口的美酒;
第二要“活”,即水的营养生理功能没有退化、有生命活力的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才能“清”;
第三要“碱”,PH值在7.00~8.00之间的弱碱性水,才能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也是酸碱度最适宜酿酒的水;
第四要“骨”,酿酒用水要有刚骨,不能太柔软,以中等硬度(8.1~12度)之间为最佳,太硬则容易产生沉淀物;
第五要“微”,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决定了它的口感和味道,这些会直接影响所酿出的酒的风味,不可不慎重。
澄清的赤水河水酸碱适度(PH值在7.2~7.8),钙镁离子含量均符合要求,硬度为7.8~8.46,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酿酒界公认的最上品的酿酒水源。
赤水河如何保持清澈如昔?
对于赤水河的珍贵,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就有着充分的认识,并且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1956年和1958年,为确保茅台酒质量,周恩来总理曾两次指示,茅台河水不能污染。1972年,周总理又严令"赤水河上游100公里内,不能因工矿建设影响酿酒用水,更不能建化工厂"。这一指示至今仍被严格执行。
所以,直到今天,赤水河仍然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被开发、没有筑坝蓄水的河流,也因此,造就了一个巨大的长江珍稀水生物的生命库。
而鲜为人知的是,赤水河清澈天然的环境,是很多人默默坚守和牺牲换来的。赤水河发源的云南省镇雄县有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资源远景储量达74亿吨,占云南全省的10.7%;煤田煤层气储量、硫铁矿资源储量,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然而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却是国家级贫困县,在云南27个深度贫困县中,脱贫任务最为艰巨、最为困难。镇雄人民抱持着“宁可自己苦一点也不能搞破坏”的牺牲精神,守卫着赤水河的“水清、岸绿、景美”。这是一种伟大的“舍”,却成就了赤水河沿岸无数人巨大的“得”。
“为保护赤水河源头脆弱而珍贵的自然环境,镇雄的父老乡亲们,始终在默默地付出。赤水河也才能因此得名‘美酒河’。这样的格局与坚守,让我们感动。”茅台集团负责人无比感慨地说。
“走进源头、感恩镇雄”怎么做?
怀抱一颗感恩之心,茅台集团联合了CCTV及四川郎酒、贵州习酒、贵州国台、贵州钓鱼台等四家酒企一起走进赤水河源,定点帮扶镇雄脱贫。这是一段反哺的佳话,也是一次感恩的溯源。
首先,他们举行了赤水河源头地区史上规模最大的公益捐赠活动。茅台1000万元、郎酒800万元、习酒400万元、国台100万元、钓鱼台100万元,共计2400万元,再加上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广告精准扶贫计划的扶持,这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用于支持镇雄县脱贫攻坚、建设小康。
与此同时,部分茅台经销商也积极响应,累计组织捐款170余万元,用于资助赤水源镇,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助学扶智等公益活动。
其次,茅台集团还决定从今年起,将“国酒茅台·国之栋梁”大型公益助学活动的资金,向镇雄县优秀寒门学子倾斜,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树木成材。
用李保芳书记的话说,“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我们纯净清澈的赤水河,也将在美酒河、生态河之外,更成为一条联结沿河两岸人民情谊的恩义河、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