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云南之美 | 澄江新市 抚仙湖蓝-华夏一县一品网

发现云南之美 | 澄江新市 抚仙湖蓝

   日期:2020-10-14     来源:发现云南之美    作者:祥文    浏览:242    

以前看见广告就会跳过

现在专挑着广告看

只为在众多广告中多看多看你一眼

可能这就是“爱”吧!

七彩云南,抚仙湖蓝。

看到抚仙湖,知道了澄江市。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澄江宣传片

在这些时段都有哦

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位于昆明市东南,距昆明东站52千米。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有“文风不让中原盛,民俗还如太古淳”的美誉。澄江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  云南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1984年7月,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侯先光在导师张文堂的指导下,在县城东11公里的帽天山发掘出古生物化石群。      1987年4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陶南生在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1984年7月,在云南澄江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距今5.3亿年,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古生物之最。”     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刊发长篇通讯,说“澄江动物化石群的发现,是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199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以《灿烂的新谜出现在中国大地》为题,记述了化石的发现经过和科研成果。被国内外的科学家列为“当今自然科学十大难题”,“生命科学五大难题之一”。      国家科技部把澄江动物化石群的研究列入“九五攀登计划”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澄江动物化石群列入东南亚优先甲等第四号古生物遗址,并编入《全球地质遗产预选名录》。      201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澄江县,设立县级澄江市,以原澄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澄江市的行政区域,澄江市人民政府驻凤麓街道凤翔路北26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澄江市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2月19日,澄江撤县设市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以水生态治理为重点,打造绿水青山 坐拥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的玉溪市澄江市,是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记者就此采访了澄江市市长范永光。


“  以水生态治理为重点,打造绿水青山”     抚仙湖是我国内陆湖中最深、水质最好、蓄水量最大的湖泊。在范永光看来,保护好抚仙湖对珠江流域生态建设乃至全国的淡水储备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抚仙湖的生态治理过程中,澄江市始终坚持的原则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三线一单”。同时,着力抓好“三件事”。        其一,抓好环保体制机制改革。2016年1月,澄江市对抚仙湖径流区实行全面统一托管,改变了抚仙湖管理“九龙治水”的局面。同年,发布湖泊保护法规——《抚仙湖保护条例》,为依法治湖保驾护航。       其二,以“多规合一”引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范永光表示,开展湖泊流域治理,必须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以水定地”。为此,澄江市将《抚仙湖流域禁止开发控制区规划》等15项规划整合,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在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方面实现了“多规合一”。     其三,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十三五”期间,澄江市投入300亿元,将原本分散推进的“四退三还”(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轮作休耕、国土空间绿化等工作统筹运作。       范永光表示,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澄江市如今已形成了群众积极参与爱湖、护湖的良好氛围。同时,抚仙湖生态修复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入选了国家重点支持生态良好湖泊名录,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范围。      2017年抚仙湖被纳入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修复试点,2018年起云南省每年给予抚仙湖6亿元保护治理补助资金。        目前,抚仙湖治理成效显著,已实现规划、生态移民搬迁、森林建设、耕地轮作休耕等9个“一次性全覆盖”。在多方面共同努力下,澄江市环境质量改善,空气质量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前列,农药化肥污染全面得到根治。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 如今,守护好了抚仙湖的绿水青山,也收获了金山银山,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为呵护好这一湖悠悠碧水,澄江市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出发,针对抚仙湖流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系统修复,并探索出一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最近,抚仙湖北岸的广龙抚海湾湿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这里有潮起潮落的碧波沙滩和彩色梦幻的花田,新建成的澄江市规划馆掩映在绿树鲜花丛中,吸引了不少群众在此游玩、拍照。        此外,澄江市还启动了修山扩林、调田节水、治湖保水、控污治河、生境修复五大工程。通过对矿山废弃地的修复,不仅增加了森林覆盖率,还有效解决了抚仙湖流域水土流失较重的问题;推广清洁农业、水肥一体化施肥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施肥量、农田用水量和排水量;加大对水源涵养林的保护和库塘湿地修复,完善湖滨缓冲带建设。经过全方位的整治修复,抚仙湖总体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在Ⅰ类水平。       “抚仙湖径流区几乎没有污染源,对化肥的使用也有明确限制,这给农产品添了不少附加分,很多消费者对愿意出高价进行购买,这是抚仙湖生态文明建设带给当地群众的福利。”澄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超表示。
生态+文化,群众吃上“旅游饭” 充满古代滇中风格的民居鳞次栉比,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毗邻抚仙湖北岸生态湿地的广龙小镇,不仅安置着6170户生态搬迁群众,还被开发成集体验、休闲、购物、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小镇的快速兴起是沾了抚仙湖的光。”广龙小镇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得益于抚仙湖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民俗旅游业在澄江蓬勃发展。

不只是广龙小镇,如今吃上“旅游饭”的乡镇在抚仙湖径流区遍地开花。据统计,澄江市去年共接待游客1141.7万人次,较上年增长了18.7%。面对游客数量的激增,澄江市在地理位置优越的乡镇,探索“政府+社会投资+村民自主”的经营模式,打造了一批精品民宿。愿意自己经营的村民,由乡镇协助贷款、指导经营,并免费开展运营技能培训;不愿意经营的村民,可将房屋以租用的方式交给企业统一管理,每年获得约6万元的租金。同时,旅游业的兴起还制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目前,澄江市所有民宿聚集的乡镇,有近一半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挣钱,人均年收入达到1.2万元。
除了如雨后春笋般的民宿群,澄江市还积极引进了一批高端文旅项目。记者走进建设中的抚仙湖寒武纪小镇项目区,这个刚刚投入试营业的复合型文旅项目,涵盖澄江化石博物馆、动物大世界、海洋大世界、高端酒店群等规划,总投资超过50亿元,在承担抚仙湖流域环境治理责任的同时,正在加快项目后续建设进度。

“好山好水才有好的项目,项目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我们全力保证没有一滴污水流入抚仙湖。只有保住抚仙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把美丽风景更好地转化成美丽经济。”该负责人表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