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西藏自治区的简称,位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的国土面积为122.84万平方千米,在全国各省中排第二位(仅次于新疆),截至2019年,常住人口为350.56万,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仅为2.85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
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境内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有世界最深和最长的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
在西藏的高山深峡间分布着分属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动植物,往往呈现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景观。其地貌大致可分为喜马拉雅高山区,藏南谷地,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区四个部分。
进藏天路:青藏铁路(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新藏公路(全长2841公里,途中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无加油站,需自备燃油,单程所需时间在半月以上);川藏公路(南线2146公里,北线2412公里)、滇藏公路(全长800公里);青藏公路(全长1214公里,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进藏路况最好、路途最短最安全的线路,唯一有客运班车的进藏公路)。
川藏公路
高原机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海拔3600米,并不在拉萨市,而是位于山南市贡嘎县);昌都邦达机场(海拔4334米,世界海拔最高、飞行难度最大的机场);林芝米林机场(海拔2949米);阿里昆莎机场(海拔4274米);日喀则和平机场(海拔3782米)。
西藏历史沿革
远古时期,西藏地区形成赛、穆、顿、东、惹、柱六大氏族;
公元6世纪时,藏区形成数十个部落联盟(四十小邦),并由四十小邦合并为十二小邦;
公元7世纪初,悉勃野部(雅隆)逐渐统一藏区各部,建立起了 吐蕃王朝,并开始与中原王朝有交集,西藏地区也就被称为吐蕃;
经过与唐王朝的联姻会盟(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中原文化传入藏区,吐蕃得到长足发展;
869年,吐蕃爆发奴隶平民大起义,到877年起义军逐杀王室和贵族,吐蕃王朝彻底崩溃,藏区进入分裂割据时期;
公元1247年,凉州会谈成功(藏族代表萨迦班智达与蒙古代表阔端在凉州进行的谈判),西藏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元朝时,在藏区设置朵思麻宣慰司、朵甘宣慰司、乌思藏宣慰司,三宣慰司归中央朝廷的宣政院管辖,正式将西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明朝承袭元朝制度,在西藏地区设立乌思藏行都指挥使司、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
清朝时,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总揽全藏,赐封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名号,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和西藏地方涉外事务、边境国防的决定权归中央等原则以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的界线;
民国时,设立蒙藏院管理蒙藏事务,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总揽全藏,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
1951年5月23日,《十七条协议》签订,西藏和平解放;
1956年4月22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武装叛乱,3月22日,拉萨叛乱平定,7月17日,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西藏行政区划
西藏自治区现下辖地级行政区划7个(6个地级市+1个地区),县级行政区划74个(8个市辖区+66个县),乡级行政区划697个(21个街道+142个镇+525个乡+9个民族乡)。
其中地级行政区划为: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市、昌都市、那曲市、林芝市和阿里地区。
- 拉萨市(3市辖区+5县)——日光城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位于西藏高原中部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拉萨河中游河谷平原,市花为格桑花,面积29518平方千米、人口55.89万、海拔3650米,车牌代码藏A;
下辖:城关区、达孜区、堆龙德庆区;
尼木县、当雄县、林周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
著名景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小昭寺、哲蚌寺、色拉寺、药王山、纳木错湖、米拉山(海拔5013米)。
- 日喀则市(1市辖区+17县)——土质最好的庄园
日喀则市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与尼泊尔、不丹和印度接壤,面积18.2万平方千米、人口87.07万,日喀则的藏语意为土地最好的庄园,车牌代码藏D;
日喀则境内除珠峰外还有4座高度在8000米以上的山峰: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希夏邦玛峰(8012米);
此外被称为西藏小江南的喜马南麓六大名沟——亚东沟(血浴红河谷,气蒸米粮仓)、陈塘沟(封存夏尔巴人原始档案的地方)、嘎玛沟(珠峰j脚下的生态园)、绒辖沟(密境里的密境)、樟木沟(峭壁上的要道)、吉隆沟(装下半部西藏史的河谷)也在日喀则市境内;
日喀则陈塘沟
下辖:桑珠孜区;
定结县、萨迦县、江孜县、拉孜县、定日县、康马县、吉隆县、亚东县、昂仁县、岗巴县、仲巴县、萨嘎县、仁布县、白朗县、聂拉木县、谢通门县、南木林县。
著名景点:珠穆朗玛峰、扎什伦布寺、六大沟、白居寺、桑珠孜宗堡。
- 山南市(1市辖区+11县)——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
山南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的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面积79253.53平方千米(其中实际控制地区47923.94平方千米,印占区31329.59平方千米(麦克马洪防线以南部分))、人口37.53万、海拔3650米,车牌代码藏C;
山南是藏族传说当中神猴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的地方,西藏的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位国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都是在山南诞生的,因此被称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
羊湖
下辖:乃东区;
琼结县、措美县、加查县、贡嘎县、洛扎县、曲松县、桑日县、扎囊县、错那县、隆子县、浪卡子县。
著名景点:桑耶寺、雍布拉康、羊卓雍湖(羊湖)、雅砻风景名胜区、宁玛派寺院、雅拉香布雪山(海拔6647米)。
- 昌都市(1市辖区+10县)——藏东明珠
昌都市位于西藏东部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是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要地,市花为格桑花,面积11万平方千米、人口73万,车牌代码藏B;
下辖:卡若区;
芒康县、贡觉县、八宿县、左贡县、边坝县、洛隆县、江达县、丁青县、察雅县、类乌齐县。
著名景点:强巴林寺、然乌湖、卡若文化遗址、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西藏段
- 那曲市(1市辖区+10县)——黑色的河流(藏语意)
那曲市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的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之间,羌塘高原的东端,面积369674平方千米、人口50.37万,车牌代码藏E;
那曲市境内湖泊众多,湖泊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千米,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1%,其中超过100平方千米的大型湖泊有11个,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1个;
下辖:色尼区;
索县、嘉黎县、申扎县、巴青县、聂荣县、尼玛县、比如县、班戈县、安多县、双湖县。
著名景点:纳木错(西藏第一大湖)、唐古拉山口、色林错、当惹雍错、古代象雄遗址、那曲草甸草原。
纳木错湖
- 林芝市(1市辖区+6县)——西藏江南
林芝市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印占区4.1万平方千米,还是麦克马洪防线造成的)、人口23.1万,车牌代码藏G;
林芝是由尼池(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音译而来,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
下辖:巴宜区;
朗县、墨脱县、米林县、察隅县、波密县、工布江达县。
著名景点:苯日神山、古秀寺、雅鲁藏布大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三峡谷)、林芝巨柏林、嘎瓦龙、墨脱瀑布、拉多藏湖、仁钦崩寺、布久喇嘛林寺、南迦巴瓦峰。
雅鲁藏布江
- 阿里地区(7县)——生命禁区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青藏高原北部,面积337174.95平方千米、人口55.89万,车牌代码藏F;
阿里为藏语音译,意为领地,是象雄王国诞生的地方;
“阿里三围:冰雪围绕的普兰、岩石围绕的古格、湖泊围绕的玛宇;
下辖:噶尔县、措勤县、普兰县、革吉县、日土县、札达县、改则县。
著名景点:冈仁波齐峰、班公湖、古格王国遗址、托林寺、札达土林、狮泉河、玛旁雍错、羌塘自然保护区(世界第二大自然保护区)。
阿里古格王朝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