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阳县城往北20余公里,有一个村庄——杉山街,该村村名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据《弋阳县地名志》记载,相传在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昭阳(今福建邵武)通判周廷芝调任饶州郡守,途经弋阳见一山势逶迤水色秀美,然群木俱凋,唯杉林苍劲青翠的地方,顿时心生喜悦,认为此乃风水吉地。致仕后便买下此地,举家从江苏武进迁入定居。周廷芝对杉树情有独钟,以为杉刚直挺拔,宁折不曲,还常以杉自勉自喻。此后,周氏便在此广植杉树,假以时日万杉成荫,杉香袅袅,名播四方,远近都称此地为杉山。周氏一脉在这繁衍生息,耕读相沿,该村落逐渐兴旺起来。当时,这里还是通往福建的古道要冲,因商旅盛行不断繁荣起来,自然形成繁华的街道,故名杉山街。
杉山周氏:耕读传家
弋阳杉山周氏耕读传家,世代书香。自始祖周廷芝始,五世缙绅。
周器(906—992年)字廷芝,号归靖。杉山周氏始祖,一生酷爱杉树,常以杉自勉自喻。仕至昭阳通判,饶州郡守。
周昭(945—1O20年),周器长子,字克显,号登峰。周昭熟读四书五经,藏书万卷,疏财仗义,面对困者常说“安忍坐视啼饿号寒中度日乎。”一生仁厚好施,善名远播。
周翥(967—1O32年),周昭之子,字辉中,号泰安。沉酣史经,宋景德年间官至内台中书。后因病归田。归隐杉山后,在杉山东边东山建一斋庐(东安书院前身),常在此浇花种竹,品茶吟诗,填词作赋,着书立说,有陶公之风,此间自号东山老隐。
周沃(1OO5—1O69年),周翥之子,字景仁,大学上舍仕至朝请朝散大夫,官德高尚。
周霖(103O年一1123年),周沃之子,字夏望,号居人。闽南府教谕,后据朝阳令。周霖德才兼备,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在杉山复创东安书院,书院曾鼎盛一时。书院坚持“德育为本,才育为后”的教育理念,培养出大批优秀学子,可谓桃李满天下,南宋名臣周执羔,贤士周执点就是其第六代子孙中两位优秀学子。与周执羔为儿女亲家的南宋抗金贤相、弋阳人陈康伯曾题写有《题东安书院》诗一首:“茂林修竹旧栽培,玉宇深沉实伟哉。芸草香清春帐设,藜光焰静晓窗开。陶成接踵凌云客,造就联肩补衮才。我有后昆期步武,挟经有待远超陪。”
陈康伯
杉山周氏及其后裔历代英才辈出,据不完全统计,仅一品大员就有4名。历代有举人150人,进士35名。土地革命时期英勇捐躯的革命烈士500余名,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社会贤达人士3000余名。
天文学家周执羔:孝行传为美谈
弋阳杉山周氏孝悌持家,至孝感人。杉山周氏第七世后裔、南宋名臣周执羔的孝道在周氏宗亲中传为佳话。
周执羔(1O94—117O年)周霖之子。字表卿,号白云,谥文简。宋徽宗宣和六年(1125)进士及弟,高中榜眼。累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师,金紫光禄大夫,龙图阁大学士。周执羔为官廉洁宽恕,刚正不阿,政绩斐然。周执羔还是天文学家,撰《历议》《历书》《五星测验》各一卷。
周执羔的孝行更是传为美谈,据陈康伯《戏彩堂记》记载:当年周执羔的亲生母亲得病,多日口不进食,连水都喝不下去,周执羔为此形体消瘦,悲痛欲绝。以后对其继母如同亲生母亲,后来继母生病,周执羔为了好照顾继母,主动降职到江西宜黄县当县丞。期间周执羔亲自端汤喂药,衣不解带,夜以继日侍奉,生怕其父亲担心悲伤而伤及身体。
南宋绍兴年间周执羔起用夔州(今属四川),任夔州知州兼夔州安抚使。因公务缠身,周执羔多年来从未回家一次,想到双亲年岁皆已高,恐难再有见面之机,他常夜不能寐。于是在官邸院后构建戏彩堂,接双亲以奉养,每每将见闻编成故事笑话,以娱双亲。当时,弋阳杉山周氏子孙效仿周执羔在夔州的做法,在当地也建造戏彩堂娱其父母。从此杉山周氏子孙个个孝顺,对其亲眷皆愉色婉容以承欢。现戏彩堂虽只存遗址,然孝道千年却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