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仙草”:既有品质 更要高端-华夏一县一品网

“龙陵仙草”:既有品质 更要高端

   日期:2019-12-11     来源:人民网    浏览:307    

 石斛种植户杨从彩在林地里查看石斛长势 人民网 薛丹 摄

石斛种植户杨从彩在林地里查看石斛长势 人民网 薛丹 摄

初冬的阳光洒在滇西碧寨,透过树荫,晨雾氤氲。一棵棵树干上,鲜嫩的石斛枝条发出新绿。

中年汉子杨从彩在自家林地里摘下一根树上的鲜条,咬下一口嚼了起来。

“今年准有个好收成。”

杨从彩的家,住在云南省龙陵县碧寨乡天宁村岩子头小组。种了12年石斛的他清楚的记得,儿时跟随长辈在山林里挖来野生石斛的经历:“拿回家后,就放院子里做盆景。等开出了花,还可以摘下来蒸着鸡蛋一起吃。”

把石斛全种上了树

石斛药用历史悠久,有九大仙草之首这一说,近些年来更是受到热捧。在我国,共有76个石斛品种,杨从彩所在的龙陵县就占到一半以上。光是到去年底,县里石斛净栽培面积就达到了810万平方米,凭借占全国70%的紫皮石斛产量,龙陵早已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中国紫皮石斛之乡”。

通过多年来产业的培植与发展,县里尝到了甜头:光是石斛产业一项就实现农业产值4.8亿元,不仅带动了12000多户种植户,还让4.8万人脱贫致富。这一点,杨从彩体会深刻。

 龙陵紫皮石斛 人民网 薛丹 摄龙陵紫皮石斛 人民网 薛丹 摄

2007年,他东拼西凑借来资金,买来钢架、石棉瓦和石斛种苗,租下了6亩土地,开始了自己的“种草”路。2013年,一场大面积霜降冻死了杨从彩棚里的石斛。“损失惨重,亏了40万。”他回忆说,兴许是机缘巧合,也正是在那一年,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以50元一亩的价格租下村里的20亩林地,种上了有机石斛。

“啥叫有机?我把黄草(当地人对石斛的叫法)从棚里种到树上,让它回归原本的生长模式,这样种,生态。”杨从彩说的种法,也叫仿野生种植,相比集约化种植的模式,这种方法投资少,风险小,产量虽然不高,但走的是“高端路线”。从2014年开始,杨从彩索性把石斛全种上了树。到现在,他已经包下了93亩林地。树上种黄草,树下种黄精,将林地全利用了起来。

“今年价格还不错,石斛鲜条价格在25元一斤左右,仿野生种植的能卖到100元一斤。”杨从彩一边比划一边说。

“100元一斤不便宜呢,没多少人买吧?”有人问了一句。

“你们城里人追求生活品质,就像买猪肉,生态猪和饲料猪,你咋选?”看到杨从彩机灵地反问。一旁的村民补了一句:“订单早就排着队了,老杨今年收入估计在50万,只会上不会下。”


 等待交易的石斛鲜条 雷华 摄

等待交易石斛鲜条 雷华 摄

既要质量和产量 也要生态和高端

不久前,一场林下有机石斛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县里办得轰轰烈烈。院士、学者、专家来了不少,共商石斛产业发展。通过对杨从彩的种植基地进行测产,结果出来了:林里的石斛长势良好,亩产量为137.03公斤,每亩产值达27406.67元,石斛林下有机种植取得成功。

“去年,我们就和高校开展合作,让科技重大专项研究项目落地,通过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打造出一个紫皮石斛林下栽培样板。从杨从彩家的石斛亩产量和亩产值来看,是非常不错的。”龙陵县石斛研究所主任沈定材介绍,其实从2013年以后,县里的石斛林下种植规模就不断在扩大。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县里看的很准,也迅速拿出了措施:对林下种植户每亩补助2000元,同时给予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指导。

到现在,全县林下有机石斛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6500亩。沈定材认为,面积的扩大说明了市场的风向标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端食药材的需求会愈发明显。还是那句话,好货不愁卖。当然了,我们鼓励林下有机石斛种植是建立在集约化种植基础上的,让集约化种植保证质量和产量,让林下有机石斛种植凸显生态和高端。”沈定材话锋一转,道出了市场细分规则。


 石斛花开 贺彬 摄

石斛花开 贺彬 摄

如何走好未来之路?

一项好的产业,既要富县,更要富民。在这一点上,龙陵县富民石斛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段兴恩认为,发展石斛产业给人们带去健康的同时,更应惠及当地群众。除了有质量的标准和保证,目前当地的石斛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种植成本和气候环境也将是未来支撑全县石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规划,在“十三五”末,全县石斛鲜条产量将达到4000吨,集约化种植面积将达1000万平米,林下有机种植面积也将扩大到10000亩左右。“届时,我们将实现5.7亿的农业产值,从业人员也将达到五万人。”沈定材说。

在11月15日的林下有机石斛创新成果发布会上,中药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发布了龙陵林下紫皮石斛创新成果。全县8个乡镇24批样品的紫皮石斛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分别达到40%和30%以上,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农药残留量指标均未检出,这意味着石斛产品达到有机食品标准。

获知这一好消息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也“指路”说,除了推广石斛林下生态种植外,还要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石斛精深加工,做强做全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打造紫皮石斛产业发展新格局。


 石斛风斗加工 雷华 摄

石斛风斗加工 雷华 摄

在这一点上,曾“摸着石头过河”的龙陵县也有了自己的探索:2012年,县里引进了注册资金8000万元的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营石斛全产业链。在这家企业里,石斛被加工成片剂、粉剂、颗粒,还可以当饮料喝、当白酒品。传统的石斛食用模式在得到改变且走进千家万户的同时,产品价值也得到了提升。

“作为企业,我们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更为敏感,这个时候石斛精深加工显得更为重要。一边是有机生态的农产品,另一边有精深加工的新产品,‘两条腿’走路,未来会走出一片广阔天地的。”云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祖宏很有信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