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富阳场口土烧酒:酒香熏得游人醉-华夏一县一品网

杭州富阳场口土烧酒:酒香熏得游人醉

   日期:2020-05-09     来源:市场导报    浏览:591    

 徐文龙和他酿制的土烧酒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场口土烧酒”历史悠久,口味绵密、烈中回甘,每逢年节,请酿酒师傅到家里酿一缸酒一度是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农村人家不可或缺的习俗。随着现代人对“舌尖上安全”的渐趋重视,这一“老底子”的美味也遭遇发展瓶颈。

“场口土烧既是 ‘文化符号’,也是‘富阳味道’的鲜明标志,所以我们与场口镇一同对相关生产小作坊进行整改提升,彻底解决散、乱、脏的现状,保障产品质量,让土烧酒的香气飘得更远。”富阳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起,部门与乡镇协作开展了场口土烧酒行业 “两年飞跃”规范提升工程。截至目前,场口镇27家土烧酒作坊,25家整改到位,2家关停,整治率达100%。

半路“拜师”

继承烧酒手艺

位于徐家村竹园自然村的文龙土烧酒作坊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据了解,作坊负责人徐文龙原本在外打工,2009年,他选择回到家乡拜师学习,苦练酿酒工艺。

乡间做酒的原料有很多,高粱、麦子、糯米、荞麦,甚至番薯、玉米……不过,通常他都选择高粱,“我们的原料是糯高粱,这几年价格一直在涨,说实话压力不小,但因其淀粉含量非常高,烧酒味最浓、最正。”徐文龙说,高粱经过四十多天的发酵,酒香都能飘到村外,熏得人都醉了。

好的土烧酒除了原料之外,秘密都藏在一个个圆圆白白的酒曲里。“毫不夸张地讲,离开辣廖草,这个酒曲就做不出来了。”徐文龙指着自家门前的菜地说,“加在里面的辣廖草都是我们亲手种的。”拌好“酒曲”的高粱堆经过48个小时左右的发酵后,再堆放入瓦缸,并用塑料布密封好,两个月后就可以开始蒸馏、出酒了。

有趣的是,徐文龙自己是一个不爱喝酒的人,但他硬是在制酒过程中,练就了一身只闻香气就判断酒的品质的好本事。甚至用酒提把酒提一点起来,仅看酒花的形状就可以知道酒的度数。

配合整治提升

成为省级“名特优”

希望把土烧酒做成事业的徐文龙说,如今,人们的消费理念在不断转变,农家自制除了要味道好,还要有牢靠的品质,吃得安心、吃得放心,这才是一款好酒行销千里的根本保证。

2017年,借着场口镇与富阳区市场监管局整改土烧酒行业的“东风”,他将自家的作坊里里外外进行了大整修,往日阴暗潮湿的酿酒车间焕然一新,烟气撩人的燃烧方式也进行了改良。他们按照功能区域划分,分隔出了更衣室、蒸煮区、工器具清理区、糖化区、发酵区、成品区,同时还在作坊范围内加装了摄像头,将原先生活区与生产区部分的小作坊变成了现代化的阳光作坊。

徐文龙坦言,虽然前期投入成本有点大,但整改后环境明显变好,有些外地来的游客进来看过就立马下单,回去还放心地推荐给亲朋好友。这两年,小作坊的销量有明显提升,从原来的几千斤上升到三四万斤,也积累下很多的老客户。“今年开年因为疫情,货发不出去,现在好一点了,他们都直接下单,我们连酒带缸运往全国各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疫情期间,虽然生意下滑,但徐文龙悄悄地捐款了1万元,他笑着说:“作坊虽小,但我们力所能及地要给社会做贡献。”

如今,徐文龙的小作坊被评上了浙江省的“名特优”。慕名而来的客户,上门参观的领导、同行,为小作坊带来了过硬的口碑和流量,更充当起了“场口土烧酒”实打实的代言人。

通讯员 徐宏伟 谢雨天 导报记者 于倩 文/摄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