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乡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老君山腹地,位于玉龙县西北部,丽江、迪庆、怒江三州市交界处。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小生态气候,这里几乎汇集了横断山脉所有的植物种类,生长有贝母、天麻、当归、半夏、重楼、龙胆、茯苓、五味子、何首乌、木瓜等百种天然植物药,计264科2010种,占《中药大辞典》入典药物5767种的34.9%,素有“云药之乡”的美誉。
12月4日,新浪云南随中央、省级媒体丽江市生态环境保护主题采访活动一行来到云药腹地丽江鲁甸乡,探访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情况。

上世纪40年代,奔波于茶马古道的商贾不远万里,从印度引进名贵药材木香在鲁甸种植成功,开辟了我国种植木香的先河,鲁甸所产的木香被冠名为“云木香”。上世纪50年代末,鲁甸又引种东北人参种植成功,被植物学家称之为“北参南移”的重大创举,鲁甸还种植西洋参、滇重楼、珠子参等名贵药材,是滇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滇重楼种植基地。

采访团在玉龙县鲁甸乡鲁甸村委会的重楼种植基地里,见到了丽江云鑫绿色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和云,他在全省乃至全国开创了大面积种植培育野生滇重楼的先河,不但为保护野生重要药用植物资源,建设“七彩云南”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被植物学家称作是“了不起的贡献”。他就是昔日当地有名的木材老板,现如今被人们誉为“大山深处重楼王”。

为了成功种植滇重楼,和云一方面向云南省农科院丽江高山植物所的专家学习咨询;另一方面,他钻进鲁甸的深山密林,对滇重楼的生长环境、条件和习性进行认真考察分析,对重楼生长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掌握,各种资料记了一本又一本。根据学习和摸索得来的知识,2004年,和云一次种下了50亩滇重楼。由于掌握了重楼喜欢凉爽阴湿和土肥疏松等特点,和云切实加强了田间管理,当年种植的重楼长势十分喜人,初步获得了成功。第2年,他又种植了200亩滇重楼;第3年,他再接再厉,又种下了150亩。

如今7年时间过去了,几经风霜雨雪,和云的重楼基地已经发展到近800亩。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收获的喜悦。2010年,他收获重楼种籽8000多千克,销售6000多千克,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目前,已先后有四川、广东、上海等地的制药企业前来向和云订购重楼。

据鲁甸乡党委书记张凤超介绍,鲁甸共10万亩地,药材种植超过6.5万亩,全乡65%种植药材,鲁甸农民90%都是种植药材,农民家中的收入90%以上来自于中药材的种植收入。之前的鲁甸是滇西最大的林区,以伐木为主,后来在县委政府,市委政府的带领下,打出口号放下斧头,人心归田,锄头大战产业。完成了从伐木人变为种田人的转变。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如今,农民观念也已经发生转变,保护生态环境意识有所加强。经过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壤状况得到改善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发展林下产业,农民通过捡菌子等方式年收入能达到2万元。农民收入已经突破人均1.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