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至25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这是大会首次落地亚洲。大会以“塑造人与自然可持续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4000名代表参会,规模与代表性创历届新高。
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全省林业系统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召开为契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聚焦省委“132”总体部署,深入推进生态林业、富民林业和人文林业建设,加快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更高水平生态省建设,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先行示范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持续擦亮浙江两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色
浙江现有天目山——清凉峰和南麂列岛2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本届大会上,杭州市和临安区依托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与自然共生典范城市”和“全球人与生物圈计划绿色发展实践地”荣誉称号,这充分彰显了国际社会对浙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设工作的认可。
我们将持续擦亮两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色,为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生物圈保护区协调联席会议机制、共商共管共建机制,提升生物圈保护区管理水平。
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补齐生物圈保护区监测短板,加强智慧化、数字化建设,深入开展科研交流,进一步筑牢保护屏障。
积极推进南北麂列岛国家公园候选区创建,加快打造全国海洋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典范。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适度发展林下经济、深远海养殖、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等绿色业态,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持续打造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品牌。
全力争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
钱江源、百山祖区域保存着全球稀有的大面积呈原始状态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典型的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是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之一。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浙江以“一园两区”模式推进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全省林业系统将全力争取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尽早设立,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窗口。
理顺管理体制,全力推进国家公园模拟运行,积极探索融合管理模式,着力推动规划计划、政策制度、科研监测、共建共管、科普宣传等五个体系深度统一。
加强保护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修复,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监管平台,加强重要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深入挖掘国家公园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强国家公园整体品牌形象宣传,讲好国家公园故事,传播国家公园理念,提高国家公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不断完善浙江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
浙江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洋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166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覆盖近10%省域面积,有效保护了全省典型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我们将持续深化自然保护地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高质量建设。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队伍建设,探索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公众参与机制、自然可持续发展模式、融资机制等。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全省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不断完善日常监督、图斑核查等工作机制,推进全省自然保护地监管服务平台迭代升级,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健全管理制度,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实施,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探索多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管理合力。
深化“名山公园带富”行动,推进自然保护地与周边社区融合发展,实现生态共建、产业共富、文化共享。
全链条发展林业富民产业
浙江拥有近1亿亩森林,发展林业产业是促进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省大力发展竹木、花卉苗木、木本粮油、林下经济和森林康养等林业主导产业,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到6600多亿元,一些山区林农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林业。
全省林业系统将全力推动林业主导产业全链条发展,充分发挥林业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股份两平台”建设,加快林业标准地建设,吸引社会资本“上山入林”,促进资源要素高效利用,推进林地统一规模化、标准化、宜机化经营。
实施林业“土特产富”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培育毛竹、铁皮石斛、黄精、油茶等全链条林业主导产业,全面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全面集聚林业共富载体,推动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三资融合”。结合国储林、GEP生态贷、专项债等项目,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林业共富园区。以林业共富工坊为纽带“一链一策”规模化推进林业“土特产富”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就业增收。
科技赋能提升保护发展水平
科技创新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近年来,浙江深化中国林科院与省政府林业科技创新合作,深入推进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建设,有效提升了林业治理效能。
全省林业系统将持续深化林业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林业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保护发展的水平。
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国家林草装备科技创新园建设,深化亚热带森林培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建立“以竹代塑”、森林食物开发、竹林碳汇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联盟建设,不断完善林业科创载体。
聚焦林木良种选育、林产品精深加工、林业机械、林业新材料等领域,深化省院科技合作,加强关键领域技术攻关,切实解决制约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林业,探索开发无人机、机器狗森林巡护、物流运输等服务,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在种植、监测、采摘、流通等环节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林业智能化、机械化发展。
来源:今日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