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村情
振兴村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上党区振兴小镇境内,总面积6.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309人,村集体收入69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69万元。2018年7月30日,振兴村召开了经济联合社成立暨第一届股东代表大会,共确定股东577人,选出股东代表7人,理事会成员3人,监事会成员3人。经济联合社采用公司+农业+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6331亩,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通过民企变村企、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截至8月底,振兴村经济联合社总收入8500万,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6500万,占比76%,2021年村民股金分红346万元。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4A级景区、国家五星级企业园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基层党组织、山西省首批特色小镇、省级旅游度假区、山西省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振兴村以康养服务宜居宜游为方向,以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为抓手,以文化旅游强村富民为目标,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体康五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发展模式
1.资源变资产,集体资源活起来
振兴村经济联合社成立以来,首先是积极引导农户把承包土地、林地的经营权转化为股权,入股鑫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村民每人每年可获取1000元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另算。其次是整合利用各类资源资金,包括闲置的各类房产设施、集体建设用地等,以集体开发、合资合作等方式发展相应产业,建成文旅康养设施36处。同时,振兴村与马刨泉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就荒山开发达成协议,确定荒山由景区开发,景区送10%的旅游股份给振兴村民。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村民参与文化旅游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资金变股金,股份合作强起来
通过开发资源、盘活资产、综合服务等方式,整合利用集体积累资金、村民入股资金,参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西五村合作、村企联手共建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改变传统种植方式,规划建设了干果经济林、道地药材、无公害杂粮、优质谷子、有机蔬果五个千亩种植基地。绿化荒山3000亩,植树1335万株;建设了智能温室连栋大棚、文体中心、集中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改善了人居环境,实现了产业多元发展、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3.村民变股民,文化旅游旺起来
鼓励联合社的每位成员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每位村民开办农家乐,在自家小院上做文章、在小摊小吃上下功夫,让上党非遗传统工艺走出太行,从而实现人人搞旅游、户户来赚钱,全村群众都能分享旅游红利。2021年,振兴村发展农家乐168家,村民户均旅游红利达到15万元。为加快文化旅游的发展步伐,先后组建了振兴村花棍故事会、旱船秧歌队、民俗迎亲队、振兴八音会和锣鼓队。
(二)亮点工作
1.旅农相融,提升品质
为了农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发展,按照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蔬果采摘、农艺博览等功能,统一规划、分片承包、自主经营。目前,已建设特色化农庄六处,规模化种植基地三处,农艺博览园三处,丰富了种植内容,提升了农业品质,推动了旅游发展。为了不断丰富业态,升级改造农业科技体验园,通过“自然探秘馆、瓜样世界馆、耕读学堂馆、鱼菜共生馆”四大主题场馆的打造,让游客置身于生态创意的环境中。围绕群众增收,紧扣旅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新上马振兴手工粉皮、手工粉条、手工豆腐、豆腐皮、豆干、香醋、振兴酒、矿泉水、葵花油、小米、小杂粮等二十余个品类。目前,振兴已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2.旅工结合,提升业态
乡村旅游的发展,集聚了大量人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使更多城市的目光开始关注乡村。借助这个平台,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和小景点、酒庄、城镇住宅的开发建设。核心景区的秋千园、拓展训练基地、跑马场、民俗酒店全部由企业投资建设。同时,容纳160余家商户的上党印象商贸一条街全部营业。
3.旅商互促,提升效益
为确保乡村旅游的乡村特色,丰富吃住游购娱的旅游产品体验。近年来,推出了吃农家菜、住农家屋、购农产品、体验农事活动等旅游项目,建设民俗养生30处,生态酒店6处。所有餐饮住宿全部以纯绿色原生态的菜品制作为主,有效吸引了周边旅客,已成为振兴村一大主导产业。同时,以游客新体验为中心,打造凸显文化魅力、欢乐互动、科技亮点的全新国潮文化项目——振兴不夜村,将上党文化、传统文化、美丽夜景及民俗演绎等有机结合,积极构建夜游、夜赏、夜食、夜购、夜宿“五夜”产品体系,有效带动景区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业态的收入。
(三)机制创新
振兴村持续推进“五五”发展战略,以“五三模式”激发动力,以“五级联包”聚集合力,以“五个就地”迸发内力,以“五大保障”增添实力,以“五化目标”汇聚活力,在产业振兴上,以企带村、以工带农、以商带户,三带并举抓产业。在人才振兴上,义务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三育融合强基础。在文化振兴上,转民风、治家风、养村风,三风共育促文明。在生态振兴上,融入生产、便利生活、注重生态,三生同步建新村。在组织振兴上,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三级齐抓固党建。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争创全国乡村旅游度假区,争做全国乡村振兴排头兵。
(四)发展成效
振兴村依托“夏养山西、康养山西”、“太行山水名城”、“清凉上党”区位优势,融合景观、美食、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构建观养、食养、疗养、文养、动养、住养的康养产业体系。将农业、制造业、商业、教育以及民宿等资源进行串联,盘活现有资源,利用社交媒体、新媒体软件和网络服务平台,将振兴“避暑”康养进行品牌化营销,形成新的网红打卡地。同时,积极支持农户创新创业,发展休闲农业、家庭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不断增加农民的经营性。通过不断集聚企业和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益。农民通过产权入股等方式,还可分享资产增值收益。目前,振兴村已实现1000人康养、2000人就餐、3000人培训的规模,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3000余人,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0万元。
三、 今后工作思路
振兴村既是4A级旅游景区,又是现代化都市山庄。在今后发展中,持续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和康养服务扩规上档,打好生态赋本、文化赋魂、人才赋能三张底牌,坚持民生实事优先,坚持双创基地孵化,坚持项目为王推动,坚持集体经济保障,坚持共同富裕目标。形成康养度假、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现代农业、加工转化、品牌营销、科技示范的互动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价值创新,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宜养的智慧文旅康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