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竹泉村-华夏一县一品网

夜宿竹泉村

   日期:2022-09-19     来源: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浏览:662    

十月金秋,约战友携妻,择车少人稀时,直奔沂南县“竹泉村”而去。

鱼贯入村,沿青石板路,间或磨盘点缀的小径,嗅着竹叶散发的沁香,在导游的引领下,左拐右折,便下榻于名曰:“清心居”102号的农舍院落里。

院内,石基茅草屋顶房数间,外陋内秀,且有堂屋,尚可会客之用。

虽不伦不类,却也有些许宾至如归之感。晨行午抵,沐浴后,寻“农家乐”而去。途中,小河蜿蜒相随,路旁竹林葱郁,虫鸟啁啾,令吾等心旷神怡。

那地,饭庄林立,择一爿相对幽处,所谓相对幽处,并非是没有它人用餐的,该饭店紧挨着数家“酒坊”。

邻座一帮游客要开饭了。人未到齐,他们在左顾右盼,呼朋之名,未闻回复。便离席向“酒坊”寻去。

少顷,搀扶一红脸汉子归来,尾随酒坊老板娘笑曰:“俺的酒是先尝后买的,这大哥都尝了十几坛子各种口味的酒,他喝多了!真是海量呀!”

听罢此言,众人哄然大笑!这忘怀的笑声,就回荡在竹泉村深深的穹谷里……

竹泉村至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明末兵部右侍郎高名衡,及青州衡王府仪宾高炯都曾在此修建别墅。这里,泉依山出,竹因泉生,村民绕泉而居,砌石为房,竹林隐茅舍,家家临清流,田园瓜果香,居者乐而寿,乃中国北方桃花源之僻壤村落也。

顺乘改革之春风,竹泉村的村民迁移了,政府投资,在临近之处,盖了白墙灰瓦 且极具民族特色的房子。村民们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悠悠日子……

因非假日,游人稀疏,置身于泉水竹林的怀抱里,徜徉在自由忘我的大自然里。那种惬意的享受,依稀鲜活在汗毛孔的隙间。

同行友,李班长的相机在一闪一闪地忙碌着,他的摄影粉丝——桑华、叶雨女士,模仿着、聆听着李班长的谆谆教导。而我与焦刚夫妇,也只好无奈地走走停停,等待他们,生怕扫了李班长的兴致。

伫立在泉池的岸畔,池约十米见方,水底碧青可视,池的南端,突兀又见一方形小池,其池高于大池的水面,水涌呈四面喷溢。就这处不太惹眼的泉子,竟灌满了整个竹泉村曲曲弯弯的河道,还有潺潺流淌的小溪……

竹泉村的源头就在这里吧,触景想起济南的趵突泉,该村的泉涌之量,且还不如趵突泉三股水的一股之盛。竟然世代不息地滋养着这一方的百姓……

夕阳西下,把竹泉村掩映得扑朔迷离,在秋的时光里,山村与城里的温差很大,真庆幸,没忘带添加的衣服。

晚饭,又去老地方,或是因老板的热情厚道以及厨师高超的烹饪手艺,成功征服了我们的胃口。蔬菜干净,鸡是放养的,鱼是在小溪里现捞的,又喝着“酒坊”的自酿酒,皆是童叟无欺的实惠价格。

尤其是葱油鲤鱼那道菜,据说用的是祖传秘方的配料,会让你吃得久久不能忘记。我悄悄地交代叶雨,让其去后厨,并用相机获取做鱼的“秘方”。

夜里的竹泉村很静,没有嘈杂,没有狗吠。而只有漂移的清风、明月、竹林、泉水的身影。

村里的路灯微弱,一行六人,晃着手电筒,仅凭来时的印象,寻居而去。

月光下,应景了一句古诗:“明月竹间照,清泉石上流。”(恕我改了一字)

夜宿在竹泉村的院落里,未眠时,浮想联翩。假如,竹泉村不是旅游景点,村就是这般模样,村民们仍在祖辈的地方栖息,该有多好……

也不知哪位有才之士编的,关于旅游二字的诠释:“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花掉自己的钱,让别人富起,然后满身疲惫,口袋空空地再回到自己活腻了的地方,继续顽强地活下去。”

翌日,登车。我深情地回望,那笼罩在薄雾里的竹泉村。

心中叹曰:我不会忘怀的,这里的清泉秀竹,这里的民风纯朴,这里的葱油鲤鱼好吃,还有我与竹泉村的亲近夜宿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