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短缺让各个国家惊慌失措,它们纷纷开始实施出口管制、增加粮食储备,以优先保证本国国内供应。
3月,数个国家宣布禁止粮食出口。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白俄罗斯除外)出口小麦、黑麦、大麦、玉米等谷物。乌克兰也宣布暂停裸麦、燕麦、荞麦、盐、糖、小麦及家畜的出口。匈牙利宣布禁止所有谷物出口。以大豆为首要出口产品的阿根廷叫停了豆油和豆粕的出口登记。土耳其已经停止了放在其海港仓库中的谷物、油籽、食用油和其他农产品的出口,该国农林部还停止了食用油、橄榄油、人造黄油、红扁豆和干豆类的出口。就连出口量极少的摩尔多瓦也宣布紧急停止小麦、玉米及糖的出口。
实际上,全球粮食总量并没有出现短缺。在前述全球谷物贸易量和消费量预报中,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22 年小麦产量将年比增长 1.1%,达到7.84 亿吨。有分析称,俄乌军事冲突引发的全球粮食危机与上一次2007~2008年的粮食危机非常相似,全球并没有缺粮,但恐慌情绪使得各国竖起粮食保护主义的高墙,而为此买单的是付不起高涨的粮价的经济落后的国家。
对此,托托娃呼吁各国保持贸易开放以保护最脆弱的人群。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市场、贸易和机构主任罗布·沃斯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2007年~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许多国家削减进口关税或采用出口限制,以求在短时间内解决自己的粮食安全问题,这使全球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引起粮价进一步上涨。而各国可能又据此采取粮食保护主义,形成恶性循环。“上次的粮食危机带给我们教训,我们此次不能再重蹈覆辙。”
各国也在积极应对此次粮食危机。欧盟在着手酝酿15亿欧元的农业危机处置基金,还计划腾出近400万公顷的休耕地种植农作物,刺激生产。德国总理朔尔茨承诺德国将投入4.3亿欧元资金以帮助维持全球粮食供应,避免出现饥荒。
本次全球粮食危机由俄乌冲突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冲突的走向也影响着全球粮食供给及供应链。托托娃分析称,若冲突长期化,且乌克兰的基础设施一直得不到恢复,该国粮食出口的供应链被替代恐怕是比粮食生产更大的问题。而如果俄乌局势长期紧张,俄、乌,尤其是乌克兰,可能将被踢出全球粮食供应链,新的玩家加入,从而重塑全球粮食供应链。(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