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傣族竹篾“编”出幸福生活-华夏一县一品网

云南:傣族竹篾“编”出幸福生活

   日期:2019-12-19     来源:新华网    浏览:507    

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勐卡村 (新华网 刘东 摄)

掩映在竹林里的勐卡村 (新华网 刘东 摄)

新华网昆明12月18日电(刘东 刘馨蔚 丁凝)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个傣族村落,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村民们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竹器,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篾工艺,并世代相传。

这个村落是勐卡村,村民贺英一家三代人(父亲他马很弄、儿子俸正明)都是竹篾技艺传承人,他们与竹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概一年可以挣1~2万元。”贺英说。

贺英一家的竹篾产品(新华网 刘东 摄)

贺英正在把竹篾装上拖拉机去贩卖(新华网 丁凝 摄)

今年43岁的贺英编竹篾已有20多个年头了,平时除了下地干活、碾米等,贺英都会在家和父亲他马很弄一起编竹篾,儿子俸正明平时除了拉货以外,也会回来一起编竹篾。

贺英的家人正在给做好的竹篾上漆 (新华网 丁凝 摄)

贺英父亲正在编竹篾(新华网 丁凝 摄)

“17、18岁我们帮老人找材料,18、19岁我们就开始编了,那时候我们编一个才是2元、2.5元左右。”贺英告诉记者,到了现在,竹篾的价格根据材料和大小、手艺的不同在几十至几百元之间浮动。

儿子俸正明把砍好的竹子运回家(新华网 刘东 摄)

贺英正在手工制作竹条(新华网 丁凝 摄)

贺英利用工具将竹条厚度统一(新华网 刘东 摄)

贺英一家制作的竹篾一部分是自己拿去卖、一部分是商家上门收购,其他的都是客户定做。

贺英和父亲一起教自己的儿子俸正明编竹篾(新华网 刘东 摄)

家人将制作好的竹篾清洗(新华网 刘东 摄)

回家后,贺英会把竹子做成大小和厚度相对一致的竹条,存放在客厅生火做饭的火堆上方熏烤,以备使用。

将清洗晒干后的竹篾上漆(新华网 丁凝 摄)

“我只要进城,都会把竹桌、竹篮等带去城里销售,我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傣族的手艺。”儿子俸正明说。

上漆完成后的竹篾正在晒干(新华网 刘东 摄)

不只是贺英,对于勐卡村许多做了半辈子竹篾的村民来说,他们已经放不下竹篾了,他们想要一直做下去。(完)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华夏一县一品网创业服务中心  |  华夏一县一品网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招聘  |  华夏一县一品网平台商户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1-86995329

    邮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华夏一县一品网订阅号

  • 华夏一县一品网小程序

  • 云南卖公众号

  • 云南卖小程序商城